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刘代兵

重庆垫江中学刘代兵

学习态度是什么?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因而,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对学习对象的喜爱程度、对学习成就的追求程度、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综合地来判定或评鉴他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成绩好的同学,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成绩差的同学厌学,导致辍学。成绩好的同学之所以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主要是他们不是因为喜爱而学习,只是为了成绩而学习,或者说带着“功利”思想学习,他们的成绩是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习题而获得的,学生感觉疲惫不堪,很难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绩差的同学,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由于他们贪玩或者其他原因,使知识出现断链,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落下的越来越多,又没有信心去改变,对学习失去了动机,在家长或老师的压力下,他们越来越讨厌学习。由此可见,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仅是差生的“专利”,成绩好的学生也存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就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利用教育机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知识的猎取活动的成功、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再复杂再需要花费精力,也会百干不厌、乐在其中。而疲于应对的差事做起来就会备受煎熬、度日如年了。学生的学习不也如此吗?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一学就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前景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只有热爱学习了,对学习本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自发的原动力。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是从物理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产生出来的。在教学中应从以下诸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知识是有用的。

2.举办物理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表现的机会,并更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

4.抓好物理竞赛工作,让学有余力的同学的知识视野更为广阔,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大地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5.平时多对差生辅导并鼓励,帮助他们弄懂教材,能顺利地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要看得太重,重要的是每天都有一定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从大的方面来说,用爱国主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感变成刻苦学习、认真学习的实际行动。小的方面,让学生知道,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物理之后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的本质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科技时代的现代生活时不至于成为一个科盲,不仅仅停留在其他人对物理问题的道听途说或者是只言片语上,而是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所以说学生学习物理、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教学中不但要“授业解惑”,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知识和方法属于智育范畴,而心态属于德育范畴。二者本是教学、教育不可替代的两方面,教知识是基础,教方法是提高,教心态(是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则是最终的目的,有了良好的心态,学会了学习,学生会受益终生。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在教知识、教方法中渗透积极心态的教育,所谓润物细无声。如果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可以改变一切,如果有了消极的心态,什么方法也无法改变了,所以平时教学中就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总之,只要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就会乐学、好学,教师再教一些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不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