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黄水平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黄水平

(南宁市民族中专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问题学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及其个人的多方面原因,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更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学生”的转化需要中职学校的教师们从心理上关心爱护他们,采取多种鼓励手段,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持之以恒。

【关键词】中职学校;“问题学生”;转化

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problemstudents"ofthetransformation

Huangshuiping

【Abstract】The"problemstudents"isthelevelofmoraleducationinschoolsapriorityanddifficult,thegenerationofthefamily,school,societyanditsmanypersonalreasonsrelatedtosecurityandstabilityofschoolsisalsorelatedtothehealthygrowthofyoungstudents,"problemstudents"intotheneedsofschoolteachersingradespsychologicalcarefromthem,adoptavarietyofincentivestomobilizeforcesfromallsidesonaregularbasis.

【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Problemstudents";Transformation

“问题学生”是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在思想、学习、行为上经常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类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中职学校由于多种因素,“问题学生”不仅数量多,而且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程度也相对复杂、严重。

1.“问题学生”的成因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及成人社会外部影响因素,也有与学生身心发展有关的内部因素。问题行为是外在环境与教育等外因与学生生理、心理等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家庭的不良影响

一是家庭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二是家庭关系破裂或夫妻关系不和睦;三是家长的溺爱、偏袒或打骂;四是家长的期望值过高;五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六是父母错误的思想意识、不良恶习。

1.2学校、老师教育方法失当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学习负担过重等引起学生过分的心情紧张或情绪波动。校风、班风不良的环境使学生养成散漫习惯。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及教育方法的错误:如教育中的命令主义,强制,简单粗暴或变相体罚;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过急,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教师性格急躁粗暴、主观武断、处理问题不公平不耐心,导致学生的怨恨、反抗和逃避;教师心情不愉快,在学生身上寻找发泄机会;把学生偶然的行为,看做是严重的过失而苛刻责备等。以上教育工作中的缺点,都有可能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向不良方向发展。

1.3社会环境诱惑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对周围的一切很感兴趣。五光十色的世界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父母、老师若不能及时引导和帮助孩子辨别良莠、激浊扬清,孩子就会“近墨者黑”,从而严重的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1.4学生本身的原因

学生问题行为就其本身来分析(不涉及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因素)有如下一些可能的原因:个性社会化过程迟缓,社会成熟度低,对学校和社会适应不良;情绪紧张的心理冲突产生和加剧;在学校生活中遭到挫折和失败的次数增多;从小形成某型性格弱点导致某些问题行为。

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学生长期缺乏社会导向能力而屈从于外部诱因及内部冲动的结果。

2.“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2.1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有较强的信心的情况下,其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着知识,希望自己进步,成为有用的人才,获得自尊。“问题学生”不好好表现往往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兴趣不高,自身的基础太差,不知从何着手。由于成绩长期跟不上,又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便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问题学生”转化的基石。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要让问题学生明白“努力了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成功”的道理,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让“问题学生”始终生活在一种希望之中,要多鼓励他们,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要多创造条件,使他们得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育者对他们的优异表现要不失时机的进行鼓励和表扬。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刮目相看,是“问题学生”克服自卑、恢复自信的最好良药。

2.2以情动人、充分信任、循循善诱

陶行知先生曾语重心长的讲:“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很强,个人意志又很薄弱,自制力也较差,单纯的批评只会让这种情况越来越糟,这些同学更渴求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教师只有加倍爱护和关心这些问题学生,用各种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去无微不至的关心“问题学生”的冷暖温饱、喜怒哀乐,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他们干涸已久的心田,去温暖他们那由于经常受到训斥、讥讽、挖苦或歧视而已经冷却的心,才会使他们与你接近,与你交朋友,讲心理话,打开他们近乎关闭的心灵之门。作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3密切配合,落实措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与其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因素,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网络,齐抓共管。首先是发挥师生的帮教力量。教师除了自己直接教育外,还要培养学生骨干,对“问题学生”进行日常的监督和指导。其次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力求家长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起到示范、榜样作用;更要避免他们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以防被拖下水去。再次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要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健康发展。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真正为“问题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4适度惩罚

赏识一个学生并不是不能惩罚,适当的惩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面对问题学生时,适当的惩罚,科学的惩罚能让他反省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为之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更明确以后该怎么做。但惩罚也是一柄双刃剑,很容易伤害了学生也伤了自己。因此,对问题学生的惩罚,要仔细分析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惩罚要有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坚持老师与学生互相平等的原则,切勿用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者的姿态。惩罚要讲民主,能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比如对一个犯了错的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可以转换称谓和口气,如可以管他叫“同志”“师傅”“先生”“哥们儿”等,这类开场白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要用亲情感染的方式动之以情,逐渐渗透学生的内心。比如你可以对一个很少有人关注的学生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要是我儿子,我会……我希望……”,从亲人的角度去打动他、感染他,让他跟着你的思路一起认识自己的错误,其效果可想而知。第三要坚持真诚的原则。要想动人必先动己,少说大话、空话和大道理,多说实际的体会,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解决,从而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2.5要有恒心,反复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问题学生”的转化是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甚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学生”容易故态复萌,会出现多次反复,教师也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朽木不可雕也”,以至功亏一篑。对这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要轻易的认为他们有所好转就放心了、放松了,而要时时提醒、时时鼓励。对容易反复的后进生,仍要尊重和信任他们。教师要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使“问题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最终能炼铁成钢。

综上,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其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职学校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爱的网络,让“问题学生”转化成“好学生”。

收稿日期:200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