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的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浅谈语文的教学质量

陈伟刚

陈伟刚河北省永年县电教仪器站05715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并逐步深入人心的大好形势下,初中的语文教科研工作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新型教育理念得到了层层贯彻落实,方法手段得到了不断改进并在努力创新之中。广大教师更是热情迸发、激情四射,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地寻找创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有效环节,为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效开足马力、扬鞭奋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改创新和谐师生关系学习基础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话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势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在热烈进行之中,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虽说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之妙,存乎一心”。我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与同仁商榷,以想求进一步地发展,为推进语文教改创新的更大进步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一、要注重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的年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

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分组合作探究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双边活动。在分组时坚持“优势互补、数量适中、分布均衡”的原则,每个学习小组安排5-8人,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发挥优秀生对后进生在思维方式、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了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了系统认知,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这表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活动,因此,要把努力构建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要多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发展期,身心因素变化较大,他们非常介意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同。对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性格心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多与他们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与困惑,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以增强向师效果。同时也要协调和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是对待学生要讲求客观民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彻底摒弃那种“教父教母”的不良形象,着力建立良师益友关系。在学生犯了错误或发生问题的时候,要本着宽容心态和不武断的原则,允许他们“说话和申辩”,并帮助他们努力纠偏改正。要承认和面对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讲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切不可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自己的好恶把学生简单粗暴地分为三六九等,更不能“淘汰和拒绝”学生。

三要坚持激励性评价机制。

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后进生和问题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号召和发动全班同学对他们多接触、多亲近、多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外来的温暖。要尽量挖掘和放大他们的闪亮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和成就感。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能简单粗暴、一棒子打死,要加以心理上的正确疏导。否则,会造成他们的自闭心理或破罐子破摔,贻误一生。

三、注重开展因材施教,满足初中学生的认知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的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的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则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