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里状况调查

/ 1

护士心里状况调查

刘学敏

刘学敏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400-02

【关键词】护士心理调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护士的工作范围逐步拓宽,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同时相关护理法则的实施,也对护士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要求。然而,新世纪的到来将给护士带来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因此,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将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

1对象与方法

随机调查门、急诊及病房护士72人,年龄在21岁~42岁之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抽样调查。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乃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设计。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每个项目按1~5分计算,阳性项目数大于2分以上,获总分大于160分,或阳性项目43分,则筛选为有症状。

2结果

通过SCL—90测试软件和扩图分析显示,体现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较高,分别为3.2、2.25、2.2。分析表明,护士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20%,一般心理问题占42%,高于常模人群,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躯体化主要反映被试者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不适,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及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个人不自在感,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抑郁主要指忧郁苦闷的感情及心境,反映与临床上已有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

附表如下:

3分析及对策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的分较高,敌对、恐怖偏执相对较低,提示护士身心状况需要得到一定改善。护士不仅要担负繁重的工作,更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大责任感,护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与生理压力相比越来越明显。

针对护士心理状况,拟制定以下对策。

3.1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针对护士的压力因素,要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以提高心理耐受力,从容面对压力。医院可设热线电话,接受护士的情感发泄和心理咨询。

3.2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

3.2.1举办心里讲座。邀请专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3.2.2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热线,定期做心理辅导及情绪宣泄。

3.2.3学会自我调节,掌握自我放松技巧,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主动发展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不断丰富精神生活。

3.3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护士在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存好各种医疗文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注意工作态度和方法,注意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

护士在临床第一线,每天与不同的患者接触,加之夜班白班的轮班需要,工作无规律,身心劳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受着各种负性情绪的影响。只要我们对这种不利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并主动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能减轻或消除这种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