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学习小组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如何建设学习小组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谢红丽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271600

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学习小组的建设是课堂中的关键。

一、学习小组编排原则

小学阶段学习小组划分应根据小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实力相当,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优等生”和“待优生”要结合好。小学阶段偏科现象很少见,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能力和成绩会很快提高。所以小学阶段以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主。所以说这里的优等生是指学习习惯较好和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待优生是指学习习惯较差和学习兴趣较弱的学生,这样分组,既有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又有潜移默化互相影响的效果。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必须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男女思维的互补性有利于小组成长。二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三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及小组内纪律的管理。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人员应相对固定,不能今天变,明天换,使学生无所适从,当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一学期小组成员调整不要超过两次,可以选择在开学初进行大的调动。

5.具体分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每班以12个小组为宜,每组4—6人,多数以4人为主,特殊情况5或6人(见小组建设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优化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小组的座位摆放方式如下图:

二、小组长的选拔

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学习能力要高。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小组长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佼佼者。

2.性格应外向。

3.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4.自我要求标准要高。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

5.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

三、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

1.小组长的带动作用。

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地带动同学们去展示。

2.小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

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学习任务单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3.小组长的帮扶作用。

在小组排位时,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帮兵,兵强兵。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为小组、为班级添光彩这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

着重培养小组成员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享。各组员将前自主性学习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如:“任务单”中基础积累型练习或者语文学科中作者资料介绍,课文时代背景情况等等。透过这样分享的过程,可以将学习伙伴所持有的资讯、讨论成果互相分享。

(2)小组讨论。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反馈“任务单”学习情况。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前自主性学习时的困惑,也可以是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抛出新的问题,组内共同商榷探讨。小组每个成员互相交流意见、激荡脑力、共同创造。

(3)勇于表达,善于质疑。学会表述、学会倾听、学会询问、学会赞扬、学会评价、学会支持、学会说服、学会主持和学会采纳等等。

四、小组编排长时间内是固定的(见一、学习小组编排原则的第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