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地理兴趣,从生活中着手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激发地理兴趣,从生活中着手学习

吕清

◆吕清新疆农一师十团中学843306

记得小时候爸爸教我看云识天气,当时我很好奇:“光凭几片云就知道明天天气如何?”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成为一位地理教师后,才真正领略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和其中的奥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天气、地质灾害、台风等预测技术的先进、准确,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灾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我才深有感触,地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当前,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第一课就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生活离不开地理”——这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这部分内容强调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让学生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乐学好学又是创新教育的沃土。

如何调动学生乐学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深感责任重大,要想在地理教学中有所突破,就必须从生活中着手。

一、做好社会调查,拓展学生的地理时空,激发学生“地理就在身边”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国的人口”前,我让学生先做了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经汇总如下:

一上课就将上表用幻灯展示出来,并提出了两个问题:

(1)结婚年龄的趋势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2)兄弟姐妹人数变化的趋势为什么越来越少?

由于学生们课前做过调查,因此回答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和谐,学生们已实实在在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与周围的生活关系密不可分。从那以后,我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着手,长一双“地理眼”,多观察生活,把看到的地理现象与地理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在学习了“旅游业”一节后,又恰逢“五一”来临,我让学生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分析我区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当我看到部分学生的调查报告时我愕然:学生的能量像空气可充斥于广厦。有的分析我区的区位优势;有的建议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我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减少沙尘的危害;有的提出利用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进一步退耕还林还果,发展“旅游果林业”等等。上课时我把这些学生的调查一一例举,并做了小结: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区的旅游业一定会如鱼得水。这样不仅把书本中的知识生活化,还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树立了关注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统一的思想,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课本知识主动探索、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解决实际存在的地理问题。这节课后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空前高涨,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二、引用社会的热点、焦点或生活的实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时代感。

如在教“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我用一段话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1)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2)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这个问题独特新颖,趣味性强,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注意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很自然地使人们的年龄与地球的公转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不觉就有了“人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年一周”的思维定向;并感觉到地球就在自己身边,地理知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地理,从自然走出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时代感。

三、引导学生收集诗歌、谚语、歌曲或谜语,巧设教学情境,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时时有生活。

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和谜语举不胜举,如果教学中能加以充分利用,则能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一个月的现象;还有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富饶辽阔。这些诗歌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

又如,在学习“长江”这一节的时候,不妨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教师可以顺着歌曲的歌词讲述:“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哪座山呢?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们还可以间接引用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黄土高坡》中的“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很自然地把季风引了进来。

再比如,在学习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请学生猜一城市名,这样使学生很快地形象地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应该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因此,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教起,我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引导学生用“地理眼”来观察、分析、收集“地理就在身边”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