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包高娃

包高娃(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1)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466-02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有益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组对105例早期胃癌患者,综合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胃痛史,大体分型以Ⅱ型(表浅型)占大多数,病理分类中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恶性程度低,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病理来提高早期诊断率,病理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早期胃癌病理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男多于女,病死率高,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40%,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常大于90%,但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症状时多已处于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组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管淋巴结是否有转移。EGC治疗效果良好,但若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会受到影响。本研究分析了10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1—2005年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10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经手术与病检证实为早期胃癌,其中部分患者(25%)术前胃镜检查及活检误诊为胃炎等,因疗效欠佳或不能排除胃癌而行手术治疗。105例早期胃癌中,男73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20-86岁,平均57.5岁腹痛(90.1%),消化道出血(32.1%),恶心及呕吐(20.3%),消瘦(13.1%),贫血(21.9%),其中贲门早期胃癌进食有部分患者梗阻感。

1.2方法

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切除标本用4%福尔马林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片厚4mm,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诊断依据参照日本田坂早期胃癌标准:癌组织浸润达。黏膜及黏膜下层,包括有否淋巴结转移。肉眼分型标准采用日本内镜学会[1]提出分型方案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Ⅲ型(凹陷型),并按照WHO食管和胃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肿瘤分成以下几类: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2结果

2.1肿瘤部位

胃镜下病灶累及部位:贲门17例,胃体31例,胃角12例,胃窦42例,幽门2例,残胃1例。以胃窦好发,占38.24%。

2.2大体类型

Ⅰ型隆起型20例,Ⅱ型表浅型49例,Ⅲ型凹陷型36例。以Ⅱ型多见,约占46.7%。

2.3病理学组织分型

腺癌38例,印戒细胞癌19例,黏液腺癌2例,未分型46例。

2.4淋巴结转移

105例早期胃癌中,淋巴结转移17例(16.3%),其中黏膜内癌转移8例,黏膜下癌转移9例。

3讨论

大多数胃癌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60%的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即使能够手术,行扩大根治术后5年的生存率<40%,总体复发率为50%~70%。虽然随着化疗药物的开发、化疗方案不断改进及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的开展,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有很大进展,但预后仍然很差,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如果EGC能及时发现和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寻找早期胃癌的诊断手段,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

本组EGC发病高峰为41~65岁,男性多见,可能与男性本身生物学特点及男性吸烟、饮酒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少数伴有呕血、黑便等.但也无法说明早期胃癌有其特异性特征。

本组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体、贲门、胃角、幽门。以胃窦为主。可能胃窦胃体部位是迷走神经、胃左动脉、主细胞、黏液细胞和G细胞集中分布的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血管神经和诸多细胞的功能减弱,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同时胃黏膜退行性变和肠化生部位由幽门窦向胃体上移,最终促发胃癌的发生。另外,幽门螺杆菌常选择定居胃窦部,故胃窦部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在胃窦部停留时间较长,食物中分解的各种有害物质刺激增加。

分型以Ⅱ型多见,与文献报道相同。Ⅱ型病灶较表浅,易漏诊,检查中应力求遵循规范操作,详细、全面观察,注意病变黏膜色泽变化、病变表面黏膜结构异常以及病变周围黏膜皱襞异常和病变易出血,这些均是早期胃癌的特征。

胃癌主要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癌,目前认为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肠上皮样化生、胃息肉、胃溃疡、残胃均为癌前状态。胃癌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一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肠型),所以对癌前病变更不能忽视。

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早期胃癌术后预后佳,施行规范的根治性切除术后才能维持远期生存率,而且复发率低。

总之,目前认为对40岁以上、有上腹部不适、有胃痛史、黑便、呕吐、呕血病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等患者应定期观察与随访,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同时应当加强对胃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重视力度,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范,张荫昌,陈俊青.胃癌[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6.

[2]姜锦贵,陈建华.青年胃癌49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医学,2005,2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