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目标落实,规划自我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强化目标落实,规划自我成长

接力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158100

“五落实”、“五走进”(落实目标,在规划成长中走进自我;落实主题,在系列教育中走进校园;落实责任,在感恩回报中走进家庭;落实实践,在践行体验中走进社会;落实理想,在潜质彰显中走进科技)是我们在深化和推进“三常规”、“五结合”成人教育德育教育工程的过程中所提出和倡导的又一个新的举措。这一由理论向实践、由校内向校外的德育教育导向模式的演变与开启,为我校成人教育特色的研究与探索、实践与创新又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落实目标,在规划成长中走进自我”是我们开展成人教育特色、创设“五走进”德育实践的第一步战略构想,即在确立“立足目标落实,谋划自我成长”的人生与职业的主导原则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看清自己责任与使命的同时,明确感悟和意识到“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所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这样一个生活的道理。

一、立足三大目标,明确规划导向

目标定位是自我规划的核心内容,从事多年德育研究和管理的我们深深地感到,一个健康活泼、积极进取的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始终建立在明确的、有价值的、有动力性的目标之上的。可以说,明确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培养起优秀的品质、取得出色的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够确立有价值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目标,并在克服盲目、盲从和随意性的基础上明确自我规划在发展上抵达目标的方法,以此在设立规划后,能够自觉地摸索出实现自我规划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学生对规划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本年度,我们在布置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撰写前,为学生制定并宣讲了学生成人成长必备的人生三大目标,帮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合理、规范、科学地制定出适宜自我目前和未来发展的人生和职业的规划。

1.鸡西一中成人教育品质目标内容

(1)目标内容:自信、自尊、自立、乐观、坚韧、勇敢、进取、勤奋、惜时、行动、认真、负责、自制、诚实、正直、忠诚、善良、宽容、谦逊、孝顺、感恩、节俭、乐于合作、分享、尊重他人、主动学习、自省、热爱生命、崇尚运动。

(2)定位目的: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高中生正处在未成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品质和修养决定了他未来成就的大小。他们要想在未来取得杰出成就,必先在人生与职业规划的过程和实践中下大工夫锤炼出自己内心优秀的品质,并在成人的道路上尽力做到用优秀的品质来启迪自己的智慧、激发自己的力量、升华做人的境界。唯有如此,他们未来成人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才会在自觉锤炼自我的同时成就自己卓越的人生。

2.中学生个性、人格素养教育目标

(1)目标内容:

交流合作、批判思考、信息技术、主动规划、审美雅趣、身心健康、学会改变。

(2)定位目的:

21世纪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对培养人的当代教育提出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只有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个性、人格素养的培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成人过程中的个性、人格素养教育,且在遵循学校教育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个性、人格素养教育,以此达到提升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成人成长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目的。

3.中学生成人行为目标

(1)目标内容:

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

(2)定位目的:

如果说品质、个性、人格目标是理论上的一种内在的心灵提升和完善的话,那么,行为目标则是落实于生活、着眼于实践的一种践行于实际的外部的体验与感受。可以说,我们对学生的品质、个性、人格这些内在的、隐匿的抽象事物,是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的外在语言、动作等予以感受和评价的,由此可见,行为作为一个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活动,其目标的形成与否对于一个人的成人成长极为重要,它是对个性、人格素养目标的强化,它是对品质教育目标的彰显,在一个人独特品质、独特个性、独特命运、独特人生的积淀、造就、形成和创造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仅对个人成人成长而且对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本身,甚至对于人类文明进程,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比于品质、个性、人格目标而言,行为目标才是育人的“实”的部分,才是育人的“质”的指标。

二、关注规划过程,提升规划实效

要做好人生规划,除了帮助学生在规划前明确人生的目标之外,在制定和实践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还指导学生明确了人生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选择、优化、坚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坚持,俗话讲“做规划容易,实施规划难”,难的原因,在于人生规划的时间跨度大,作为高中学生制定一次人生规划,一放就是三年,加之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大部分高中学生对制定后规划的实施基本是束之高阁,别说正常的阶段性的修正、更新、补充、完善尚不能落实,更别说按照制定的内容条款付诸实施了。如何改变这一动机不能转换成行动的知行不一的现象,使学生的人生规划目标由梦想阶段向人生的终极目标实现迈进?2015年9月,我们在原有高中生三年人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三大目标”内容,秉着“关注规划过程,提升规划实效”的原则,通过高中生成人目标预测表、高中生成人目标评价表、高中生成人目标完成亮点回馈展望表等,将人生总体规划中的终极目标分解为众多影响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无数的更小的阶段目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阶段性目标的监测、检查和督促,使每一个高中学生对自我设计的人生总体规划在注意力上能够集中起来,并通过这一在特定的时间范围里充分利用的脑力和体力,合理地分配精力。这样不仅可以在高中生不断修改和更新人生阶段规划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每一个时间段做什么,强化了规划的实效性,而且,在一个个阶段规划的实践、补充、修订、更新的同时,提升和完善了自己人生总体规划的内容,使自己对自我未来的人生发展与把握,目标更明确,脉络更清晰。

高中三年,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做好规划,进行科学、规范和适宜的主流引导,便会让他们对未来的人生不仅有正确的规划,全面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早地养成自我教育、自我设计的理念,而且一定会使他们更加全面健康地成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