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效果分析

张旭东田海茹

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河南46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从咽论治”在IgA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IgA肾病患者62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从咽论治理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细胞、24h尿蛋白以及血肌酐指标以及总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红细胞、24h尿蛋白以及血肌酐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0.32%,参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48.39%,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即P<0.05,本次实验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gA肾病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中医“从咽论治”理论,可以优化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因此,中医“从咽论治”理论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中医;从咽论治;IgA肾病;治疗效果

IgA肾病属于临床常见性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极易导致患者罹患终末期肾病。在中医理论方面,外邪犯肾多经过人体咽喉,咽喉疾症则可以对足少阴肾经循环侵犯[1],基于此,相关学者提出了中医“从咽论治”的理论。本院为了探究中医“从咽论治”理论的有效性,对IgA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从咽论治”理论治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IgA肾病患者62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的年龄介于22岁-60岁之间,平均为(40.5±3.7)岁;病程介于1个月-24个月之间,平均为(6.5±1.9)个月。治疗组患者的年龄介于23岁-61岁之间,平均为(41.2±3.6)岁;病程介于2个月-25个月之间,平均为(6.3±2.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两组患者均符合IgA肾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不存在急性肾衰竭、急性肾炎综合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以及合并严重肝、肺、心功能障碍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组间差异不明显,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受体阻滞剂以及钙拮抗剂,确保患者血压<130/80mmHg,如果患者存在明显水肿,且采取间断利尿措施。患者结合自身情况,每日服用50mg—100mg的氯沙坦一次,20mg的雷公藤多苷片3次。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从咽论治”理论治疗,实现疏风散邪、清热解毒。药方如下:30g白花蛇舌草、12g制僵蚕、8g荆芥、10g赤芍、12g黄芩、15g玄参、10g蝉蜕、10g连翘、10g银花。每日以水煎熬,分两次服用。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咽喉肿痛情况,药方中加入地花地丁、射干以及蒲公英;如果患者存在肉眼血尿,药方中加入茜草、大小蓟以及白茅根;如果患者存在明显水肿,则加入泽泻、黄芪以及茯苓皮。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细胞、24h尿蛋白以及血肌酐指标以及总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如下:患者临床表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24h尿蛋白量不超过0.8g,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基本正常,血清蛋白介于30g/L-35g/L之间,24h尿蛋白量不超过0.5g,为基本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超过35m/L,24h尿蛋白量低于0.3g,为完全缓解。总治疗有效率=(基本缓解+完全缓解)&pide;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择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IgA肾病患者的治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数据组间比较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组间比较以t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血红细胞、24h尿蛋白以及血肌酐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即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IgA肾病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且伴随隐血、蛋白尿等情况,会严重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医学认为,IgA肾病属于尿血、水肿以及虚劳等范畴,病灶为人体的肝、脾、肾等脏器官,而咽喉属于肺的主要门户,为外邪犯肾的必经途径[2]。风热外邪性轻扬,搏结于人体咽喉中,顺沿朱绍应经支脉对肾器官进行循环侵犯,导致人体肾虚不足,损害肾元,因此,咽喉与人体肾病密切相关。IgA肾病被收记在很多中医典籍中,例如,《诸病源候论·血病诸侯》、《备急千金药方》等,针对该疾病,中医学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从咽论治”理论,即通过凉血止血、清咽利喉等方面进行治疗[3]。

本次实验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从咽论治”理论,以诸多中药进行治疗。其中,荆芥属于君药,可以祛风解表、利咽止血;金银花、连翘属于臣药,可以清热解毒;赤芍可以止痛化瘀;泽泻可以清热利尿;玄参可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僵蚕联合蝉蜕,可以疏风热、利咽喉;白茅根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其他药剂则可以利水渗湿、消肿散结[4]。如果患者存在热甚阴伤情况,可以在药方中添加芦根、字母以及黄柏,有利于清热生津;如果患者咽喉肿痛,加以射干、地丁草以及蒲公英,可以消肿利咽;如果患者存在肉眼血尿,加以茜草与大小蓟,可以凉血止血;如果患者存在严重水肿,加以冬瓜皮、茯苓皮以及生薏仁,可以利水渗湿[4]。

结语:

综上可知,在IgA肾病治疗过程中,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与中医“从咽论治”理论,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杜安民.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8):69-70.

[2]于藜,郭新年.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效果初评[J].中外医疗,2015,01(14):162-163.

[3]寇正文.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03(26):31-32.

[4]李四平.探讨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60-62.

[5]吴限,何伟春,方奕等.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09):8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