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应对市场利率风险的产品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寿险公司应对市场利率风险的产品设计

黎璞

黎璞/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我国的是人寿保险业目前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08年上半年整个寿险市场已存在竞争主体100余家。但从1996年央行连续七次降息后,利差损问题一直困扰着寿险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如何规避利率风险,解决利差损问题是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的头等大事。本文根据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主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利率分险的分析与规避。

【关键词】利率风险;寿险公司;寿险产品

一、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风险显然是寿险公司经营中面临的一项主要风险。由于人寿保险业务一般都是长期性的,因此寿险公司从保单中承诺了保证最低投资收益率的那一刻起,利率风险就如影相随了。寿险业对利率的敏感度远大于非寿险业,使得寿险公司的市场价值和业主权益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损失。

一般情况下,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与预期投资收益率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暂时吻合和平衡,但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最终出现较大偏离的现象,这就形成了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背离造成的利差风险。

二是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造成的利差风险(包括期限不匹配和数额不匹配)。寿险公司的负债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主要部分是责任准备金,几乎占全部负债的90%以上,同时还包括未决赔款、红利等。负债合同期无法与短期资产相匹配,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

二、利率风险下的产品设计

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由于那些保障宽泛而且严格的有效业务,其保单条款无法更改,所以不能很好地防范利率风险。但是,寿险公司可以优化其资产管理、风险对冲和运营成本。还可以通过提供新产品来替换现有保单,此类新产品提供相似的收益但更易于对冲风险,所以寿险产品的设计将在今后发挥重要作用。

1、首先必须科学合理设置假设性预定利率。主要通过设计浮动预定利率寿险产品来实现这一目的。再者,结合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产品定价理论和方法,大力创新开发各种利率敏感型的新型寿险产品),探索在现有固定预定利率的监管体系下,将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转化为新型利率弹性类的产品。寿险公司应大力发展现有的分红、万能、投资连接等新型利率敏感型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这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弹性,进行产品创新。最后,也要加强精算工作,合理设置假设性预定利率,打好防范风险的基础。

2、其次发展非保证型现代投资品种。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是:预定利率较低,保险商品的价格较高;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投资回报不确定且波动;潜在风险大;具有投资选择权等。分红、变额和万能寿险等产品是现代寿险业非保证型产品的主要类型,它们结合投资与保障的双重职能,是寿险公司控制利率风险的有效形式之一。在新型产品的定价理论方面,新型的投资型寿险产品设计采用较为流行的资产份额定价理论进行产品初始价格的确定。

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其中死差、费差的占比非常小,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分红型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其产品定价机制对市场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

变额寿险是一种保额随其保费分离帐户的投资收益变化而变化的保险。对利率波动的敏感度较高,账户投资收益水平与市场利率的波动相挂钩,特别是投资连接型寿险产品,投资收益水平完全与市场投资行为挂钩,使得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被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变额寿险几乎将所有投资风险都转移给保单持有人,在降低了公司的利率风险的同时还能吸引保户,因为该产品在市场投资收益较高的情况下也会有有较高的收益。

万能寿险是一种缴费灵活、保额可调整、非约束性的寿险。并且万能寿险的灵活性是没有条件的。缴费灵活程度是以保单的现金价值为基础的,若现金价值不足以支付各种费用,保单同样会失效,灵活性没有任何意义,而追加额外投资也有一定的限制。其保单通常都规定一个最低的现金价值累计利率,其帐户余额与资金运用的收益挂钩,这样,保单持有人在缴纳一定量的首期保费后,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任何时候缴纳任何数量的保费。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分红、万能和变额寿险各有优势,又各有缺陷,对于分红险来说,这类产品在利率方面具有滞后性,因为分红产品的分红周期普遍为一年,当市场利率连续上涨或连续下降时,分红产品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不利于对产品设计之初所做的预先设定(包括在精算假设之内)进行即时修正。万能险则在万能账户对应资产价值下降时,往往难以支撑负债的利息成本,而降低结算利率则同样可能影响到对产品预先设定的维持,可能引发更多的退保支出,进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各寿险公司必须对其销售的该类产品进一步改造和创新。设计新型寿险产品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于如何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目前有资深精算师为寿险产品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发点,即从汇率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利率风险。具体而言,就是设计一种“传统保险+兑换机制”的模式,将传统寿险产品纳入一个被精算师称之为“理想经济体”的范畴,将创新寿险产品纳入“实际经济体”之中,结合它们各自的优势,提高保险公司抵御利率市场化波动的风险,增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魏华林,冯占军.中国寿险业当前面临的利率困境及策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5(04)

[2]王丽英,张昌松.我国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及防范[J].财经问题研究.2005(05)

[3]杨晓灵.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发展研究[J].保险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