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向红宇金伟明

一、种子准备

(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做到因种适地种植。在生产上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选择大豆品种:

根据无霜期或积温带选择品种: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积温或无霜期,选用相适应的熟期类型的品种,保证品种在正常年份能充分成熟,又不浪费有效的光热资源。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南种北移生育期延长,北种南移生育期缩短,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注意地势、土壤、管理水平等对熟期的影响。岗坡向阳面,砂质土壤,平川地,可选熟期略晚些的品种。反之,背阴坡或粘质土壤,低洼冷凉地块可选择熟期略早些的品种类型。一般来说,条件优越,管理水平高的可选熟期稍长,增产潜力大些的品种。

根据地势,土壤和水肥条件选用品种:平川地,排水良好的河套地、二洼地、施肥水平较高的地块,就要选用耐肥、秆强、抗倒的高产品种。而在瘠薄干旱,施肥量不足的条件下,就要选择适应性强的耐瘠品种。

根据栽培技术和方法选用品种:窄行密植要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秆强抗倒的品种。采用穴播要选择中短分枝,茎秆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采用机械收获要选用秆强不倒、株型收敛、底荚较高、不易炸荚,自立不易破碎的品种。

(二)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种子精选时,要剔除病斑粒、破半粒、虫食粒、杂质等,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高于98%、净度97%、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低于13%。

2、药剂拌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能有效地防治地下病虫害。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地下病虫害有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包衣的方法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可用种子量2%的大豆根保菌剂拌种,同时兼防根腐病。

3、微肥拌种

依各种土壤化验结果,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微肥拌种。

(1)钼酸铵拌种:使用钼肥能促进氮代谢,提高固氮能力,增加大豆的产量。具体做法是:用少量温水溶解钼酸铵,再加上适量水,制成5%的钼酸铵溶液,边喷雾边搅拌,用液量为种子量的1%。注意拌种过程中不可用铁器,另外拌种后不要晒种,以免种皮破袭,影响种子发芽。如种子需要药剂处理,待拌钼肥的种子阴干后,再进行其它药剂拌种。

(2)硼砂拌种:每公斤豆种用0.4克硼砂,溶于16毫升热水中,溶解后拌种。

(3)硫酸锌拌种:在土壤缺锌地区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硫酸锌拌种,每公斤豆种用2.5~4克硫酸锌,制成40%~60%的溶液,用液量为种子量的1%。

二、减缓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迎茬。

2、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3、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犁底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法。

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

一般地块每公顷施优质农肥15吨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每公顷施用优质化肥20吨以上。有条件的地块可以采用秸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入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杆肥还田。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肥料品种。根据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看清楚氮、磷、钾等有效成分含量,与单质化肥配合施用。在大豆生长后期(鼓粒期),若发现缺肥,可采取叶喷的方法补充养分。

5、搞好地下病虫害的防治。

近些年,地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一般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进行包衣,或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在选用种衣剂时一定注意有效成份的含量,克百威对防孢囊线虫、根蛆及其它地下害虫效果好;多菌灵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150036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