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略

/ 1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略

朱宝才(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中学,内蒙古科左后旗,028

一、历史学科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为了做到有目的地培养思维能力,首先需明确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思维特点:

1.形式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发展。

2、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

二、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维护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但高中生由于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他们不满足于获得一般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他们渴望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历史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

2.指导阅读

针对学生不善于读书,不会进行分析、概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讲授原高中世界史第一章原始社会,当讲到原始社会解体时,考虑到它对以后讲授亚非奴隶制国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必须让学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会解体时经历的变化,从而形成明确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教材,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分析:由于生产力提高的影响,氏族公社末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经过哪几项大的变化最后走向解体的?学生在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认识了经历过的四次大变化,由此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有位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还有一位高二历史老师在讲辽沈战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时东北的军队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城及其附近地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一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首先要打锦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锦州,而不先打长春和沈阳呢?”这个问题是要启发学生理解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思想,这是学生很希望知道而教材中又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提出疑难并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4.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

5.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高中世界史“1794-1814年的法国”一节教材,首先应依据教材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和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历史条件,使学生认识第一帝国的建立是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次,要逐项分析拿破仑政权对内采取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把他强化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制定《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鼓励资本主义发展,镇压保王党和加强对工农统治等有关政策加以综合,分析出拿破仑政权的资产阶级军事专政的实质。再次,分析拿破仑长期对外战争的对手和目的,使学生明确其早期对外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和后期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最后,将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进行综合,得出结论,并且对拿破仑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