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患者疼痛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风湿性疾病患者疼痛的护理

刘林

刘林(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中心卫生院15008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17-02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正常人相比低下。结论风湿性疾病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伴有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需加强心理护理。此外,对风湿性疾病患者及家属进行院外指导亦是减少危险因素的重要护理措施。

【关键词】风湿护理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diseases)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风湿(rheumatism)其词意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这类组织出现熳性疼痛。除了风湿病外,其他系统疾病如肿瘤、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遗传或一些不明原因也可以引起这类症状。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作分类,主要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以及晶体性、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等。

一临床资料

2007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的风湿患者58例,男13例,女45例,年龄15~73岁,平均42.06岁,病程1周~10年。按实用内科学标准进行分级。Ⅰ级:病人完成正常活动的能力无任何限制;Ⅱ级:虽有中度限制,但仍能适应;Ⅲ级:重度限制,不能完成大部份的日常工作活动;Ⅳ级;失去活动能力而卧床,或仅能应用轮椅活动。本组病例Ⅰ级7例,Ⅱ级34例,Ⅲ级17,Ⅳ级:无。

二风湿性疼痛:关节疼痛:与关节炎性病变有关

(1)护理目标

1)患者学会减轻关节疼痛、保护关节的方法。

2)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

(2)护理措施

1)合理安排休息与体位: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②急性发作期或慢性活动期关节明显肿痛时,应给予卧床休息,减轻关节负担;③指导正确体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为了减轻疼痛,而采用不正确姿态及体位,久之会引起关节屈曲挛缩影响功能,所以应给予指导,尽量保持受损关节的伸展位置,必要时可用石膏托、支架予以制动,减轻疼痛。

2)局部物理疗法如蜡疗、微波、超短波理疗、热敷、温水浴、按摩肌肉、活动关节以改善血液循环,解除痉挛与疼痛。

3)避免关节负重引起痉挛,鼓励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手杖、助步器等可减少对关节的作用力,保护关节减轻疼痛。

4)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诉说对疼痛的感受,表扬患者对治疗护理的积极配合。教会患者应对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娱乐、听音乐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5)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治疗风湿关节炎性病变,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以改善关节疼痛。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控制疾病的发展。但这些药物都有一定副反应,治疗时应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指导患者用药方法、药物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及预防措施。用药后与患者共同评估药物疗效及关节症状缓解的情况;①糖皮质激素:具有快速很强的抗炎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故在风湿病急性发作时能明显改善关节疼痛症状,不良反应是易感染,胃酸分泌增多、引起消化性溃疡,可引起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肌无力、精神兴奋等症状,停药可引起病情复发、激素依赖症状,指导患者激素应于饭后服用,并遵循医嘱可同时服用硫糖铝、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以减少消化道副反应。服药期间要摄入低盐、高蛋白、含钾丰富的食物。长期服药者应补充适量钙剂及维生素D,防止骨质疏松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次要加强病情观察,如监测体温、血压、血糖、尿糖变化。要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保持口腔、皮肤、会阴等部位的清洁。服药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不能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突然停药,以防病情变化;②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这类药物可以防止和延缓疾病对关节骨的破坏,常常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甲氨蝶呤、青霉胺、金制剂、雷公藤总苷、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药物,此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纳减退。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粘膜溃疡、皮疹、脱发、出血性膀胱炎,对肝、肾等有毒性作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产物排泄,口服药物宜饭后服用,可减少消化道反应。

6)避免内、外环境不良刺激,如寒冷、潮湿、情绪激动、外伤,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以免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

(3)评价

1)患者能正确运用减轻关节疼痛的技巧和方法。

2)患者主诉及临床征象均反映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