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编辑人才与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创新型编辑人才与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陈东林

陈东林(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摘要:创新型编辑人才应当具备学者和专家的素质,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选题策划的能力,必须精通互联网知识并有较强的电子编辑能力,必须具备广泛的业界联系和较强的沟通交往能力。只有编辑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学术期刊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创新编辑人才学术期刊跨越式发展

0引言

近几年以来,随着期刊改革力度的加大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术期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期刊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提高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让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一专多能,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高级人才。本文拟对创新型编辑人才的基本素质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1创新型编辑人才应当具备学者和专家的素质

学术期刊的生命在于其学术质量,而要保证学术质量,必须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学术眼光,能够对学术稿件进行认真的审读和正确的评判。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首先必须具备学者和专家的素质。也就是说,创新型的编辑人才必须是学者型和专家型的编辑。但是,纵观国内众多学术期刊,其编辑人员的情况不尽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现有的期刊编辑队伍,从总体上来看,离学者型和专家型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对本专业、本行业的学术前沿状况知之不多或者知之不深,特别是一些科技期刊的编辑,往往看不懂专业性较强或研究较深的学术论文,自己无法独立审阅稿件,只能将稿件送达有关专家审阅。

实事求是地说,专家送审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篇学术论文的责任编辑,如果自己对本专业缺少研究,甚至看不懂所要编辑的学术论文,那么要提高办刊的学术质量,是非常困难的。当前,要严把学术质量关,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而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就必须让编辑人员学者化、专家化。也就是说,编辑人员不能仅仅是文字匠,不仅仅要看稿、改稿,还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扎扎实实地进行与本行业、本专业有关的学术研究。

2创新型编辑人才应当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选题策划的能力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普通报纸和刊物走市场的特征非常突出。这种一切唯市场的观念,十分强烈地渗透到报纸、期刊的各个领域。经济效益与金钱意识,明显地对学术期刊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学术期刊如果一切向钱看,版面追求经济效益,那么其严肃性和学术水准必然要大打折扣。可见,市场经济的影响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特别对于学术期刊而言,会产生相当严重的负面作用。

但是,市场经济的某些积极因素和有效手段,却是我们应当肯定并且应当加以学习、吸收和利用的。例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值得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认真汲取。创新型的编辑人才应当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的办刊模式,要勇于开拓创新,拓宽办刊思路。特别要注意及时吸纳那些处于学术前沿性的稿件,注重录用那些具有创新性、特别是具有原创性的稿件。在期刊栏目的建设方面,要学习市场经济惯常运用的“策划”手法,对论文的选题进行认真的策划与布局,例如,人文社科类的学术期刊应当集中选取一些学术性强、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论文,自然科学类的期刊则可以集中选取一些具有重大创新、反映学术前沿或科技尖端的论文。采用这些策划手法,每隔一段时间集中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论文,能够有效地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3创新型的编辑人才必须精通互联网知识,有较强的电子编辑能力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任何一种期刊的资源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编辑人员想查阅与办刊有关的资料(包括期刊本身的发展状况和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状况),都只能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找纸质的资料。这种获取资源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可是到了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情况则大不相同了。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共享功能,让期刊编辑人员可以做到“不出户,知天下”,从网络上获知大量的资源。因此,创新型的编辑人才必须精通互联网知识,同时必须有较强的电子编辑能力。例如,能够利用电脑对论文进行版式设计、能够制作多媒体的学术论文网页,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能够防止电脑病毒对期刊网站的侵袭和攻击,能够有效屏蔽垃圾信息等等。

编辑人员有了这方面的素质,学术期刊的编辑部就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期刊网站、网页或者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读者查阅到众多期刊的资料,而且能够直接将本刊物的资料储备在数据库中,并且与兄弟期刊的数据库进行相互链接。这样,就能够将学术期刊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对于提高期刊的质量、提高期刊的知名度、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4创新型编辑人才必须具备广泛的业界联系和较强的沟通交往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人员,往往都习惯埋头于书斋内,习惯于在案头上工作,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秀才稿。”这种视野狭隘、活动范围狭窄的编辑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编辑工作。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中,创新型编辑人才必须具备广泛的业界联系和较强的沟通交往能力。

首先,在学术界,创新型人才应当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特别是应当与知名的专家、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因为要拓宽稿件的来源渠道,尤其是要获得充足的优质稿源,坐在编辑部等待稿件、闭门办刊是不行的,必须扩展作者队伍,与一批专家、学者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接触。这样,在约稿和组稿时,才能够左右逢源,有比较大的挑选余地。如果只与少数专家、学者建立联系,作者队伍的人才资源比较匮乏,那么,就很难长期地、持续性地获得充足、优良的稿源,一旦优质稿源匮乏,提高办刊质量便无从谈起。因此,创新型的编辑人才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作者投稿,相反却要主动走出去,在学术领域内扩展作者队伍,主动组稿与约稿,使学术期刊能够获得充足的稿件来源。

其次,创新型的编辑人才,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作者打交道。稿件的编辑工作不是单纯的文字性工作或事务性工作,而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一篇优质稿件,不仅与作者本人的专业素质、学术水平有关,而且也与编辑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篇优质稿件的诞生,往往需要反复锤炼,不断修改,最后才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这个锤炼的过程中,编辑人员与作者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与相互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优秀的创新型编辑人员,不仅要懂学术、懂业务,还应当能与不同的作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对作者提出稿件修改要求的时候,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讲清修改的理由以及修改的基本思路,而且要充分尊重并充分理解作者,避免与作者产生心理对抗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于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必须认真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则更应当与作者进行反复的磋商,共同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编辑人员与作者队伍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稿件质量,实现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