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遗体捐献顾虑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毕节市遗体捐献顾虑调查分析

毛庆红张瑞张理斯金姚云陈永会

(毕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目的:了解毕节市居民遗体捐献顾虑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4月对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金沙、织金、纳雍、赫章等地区1200人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7.3%的人考虑过器官遗体捐赠并自愿捐赠,41.6%的人考虑过但并不准备捐献,从不考虑捐献的人数占31%。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希望保持遗体完整(56.85%)、担心家里人心里不舒服(51.35%)、认为捐献程序麻烦不愿意捐献(49.34%)、心里对遗体捐献感到恐惧,不知道捐赠的遗体将被作何用途而不愿意捐献(46.84%);担心遗体捐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31.83%);怕后人祭拜找不到地方不愿意捐献的(22.12%)。结论:加强遗体捐献知识普及和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捐献者或家属一定补偿,会对毕节市遗体捐献事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毕节市居民;遗体捐献;捐献意愿;顾虑因素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331-02

医学教学、科研中所需人体标本主要来源于遗体捐献,遗体作为“无言教师”是解剖学人体标本教学、提高医术、延续生命的保障,对医学教育和科研水平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遗体资源来源不足是阻碍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体捐献在解决遗体资源缺乏中扮演重要角色。器官遗体资源缺乏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2]。目前,毕节市遗体捐献数量极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居民遗体捐献的原因,本研究调查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黔西县地区居民遗体捐献顾虑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于2016年10月-2017年4月对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黔西县地区随机选取1200人作为调查对象,现场填写问卷并回收,为保证问卷真实性,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遗体捐献意愿、遗体捐赠的顾虑因素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190份,回收率99.16%,有效问卷999份,有效回收率83.25%。将问卷结果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毕节市7个地区999人(表1)。男性519人(51.95%),女性480人(48.04%);20岁以下154人(15.41),20~30岁之间369人(36.93%),31~40岁之间246人(24.62%),41~50岁之间143人(14.31%),50岁以上87人(8.70%);初中学历以下236人(23.62%),高中258人(25.82%),大专378人(37.83%),本科94人(9.40%),研究生(3.30%)。男性愿意遗体捐献率比女性高;20~30岁之间和31~4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愿意捐献比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越高,愿意捐献人数越多。

表1居民一般情况和捐献意愿(n=999)

2.2居民捐献意愿

本次调查发现居民整体捐赠意愿不高,考虑过器官遗体捐赠并自愿捐赠的居民只有273人(27.3%),考虑过但并不准备捐献和从不考虑捐献的人数分别有416人(41.6%)和310人(31%)。

2.3捐献遗体存在的顾虑

在遗体捐献存在的顾虑调查中(表2),发现居民遗体捐赠主要顾虑因素依次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希望保持遗体完整56.85%;注重家里人看法,担心家里人心里不舒服的占51.35%;认为捐献程序麻烦不愿意捐献的占49.34%;约有46.84%的人心里对遗体捐献感到恐惧,不知道捐赠的遗体将被作何用途而不愿意捐献;担心遗体捐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占31.83%;同样受传统观念影响,怕后人祭拜找不到地方不愿意捐献的占22.12%。

表2影响遗体捐献的顾虑因素(n=999)

表3鼓励遗体捐献措施(n=999)

3讨论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认为尸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死的理想是“入土为安”、“全尸厚葬”。本次调查也表明影响居民捐献遗体的主要顾虑因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人死后要保持遗体完整,选定地方安葬并希望有后人祭拜,还有人因为担心家里人心里不舒服而不愿意捐献遗体,这都表明受传统观念影响,居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遗体捐献率。广州、河南等地调查资料也显示传统观念是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河南省遗体捐献影响因素调查与广州市遗体捐献影响因素调查间隔13年,传统观念仍是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我国居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程度不高,缺乏遗体捐献的社会氛围[3,4]。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破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利用媒体和其他宣传方式加强遗体捐献宣传工作,向群众普及宣传遗体捐献知识,科学的认识遗体捐献,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从根本上解决遗体资源缺乏的难题。

捐献程序麻烦是影响捐献的第三大因素,我们调查发现49.34%的人因觉得捐献程序麻烦而不愿意捐献。毕节市第一例遗体捐献在2018年3月进行,是参照贵阳市器官遗体捐献的模式,因捐赠者秦芝玲老人生前主动要求,家属向医院表达遗体捐献诉求,通过医院与红十字会和本校取得联系,由毕节市红十字会牵头,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实施器官捐献相关工作,捐赠者秦芝玲老人及其直系家属在协议书和申请表上签字同意无偿捐献心、肝、肺、肾、脾、胃、胰腺等器官供毕节医学教学使用。在捐献过程中涉及毕节市医院、红十字及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家单位,捐献程序繁琐且毕节市目前并未有遗体捐献相关正规程序,毕节市遗体捐献工作相对滞后,相关部门应该调研制定一份简便快捷有效的捐献程序,让有意捐献者能简便顺利完成捐献程序。

影响因素调查中有46.84%的人对遗体捐献用途不了解感到恐惧而不愿意捐献。反映出居民对遗体捐献缺乏了解,对捐献工作和程序存在误区,相关宣传普及工作亟待进行。调查还发现31.83%的人表示遗体捐献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影响遗体捐献意愿因素之一。2000年上海颁布了《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贵阳市捐献遗体和角膜办法》于2002年颁布,相继甘肃省、重庆也颁布了遗体捐献条例,2013年上海市又进行了《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修改和完善研究。各省市都制定了遗体捐献法律法规,但多为地方性规定,蒋金秋等[5]调查发现虽然地方性法规已制定实行,但还是缺乏权威性,有捐献意愿的人担心捐献遗体未用于正当途径或遭受不妥当处理。因此,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鼓励遗体捐献措施调查中,被调查者表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以表达对捐献者的敬意,59.65%的人觉得给予捐献者精神荣誉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认为需要给捐献者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占36.83%。江凤民等[6]调查显示在坚持人体器官无偿捐献制度前提下,从经济补偿、精神褒奖和社会保障三个维度,探索构建人体器官捐献激励机制,对器官供体相关权利予以保障,提高社会公众捐献积极性,推动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虽然遗体捐献是一种无私奉献,但是给予捐献者和家属精神荣誉和一定经济补偿,是对捐献者所做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捐献者家属心理上的安慰,能鼓励民众遗体捐献。此外,47.24%的人认为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才能鼓励捐献,体现了大众素质提升和法律意识增强,同时也反映出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我国遗体捐献开展较晚,进入90年代才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较大规模地接受志愿者的遗体捐献[7]。目前,毕节市遗体捐献数量极少,还没有设立正式的遗体接受站,只是在2018年3月,通过毕节市红十字会的协调下,由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接收了秦芝玲老人捐献的器官,以作医学教学使用。自2014年到2017年间,也有部分家属要求把遗体捐献到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但由于没有红十字会的参与,又未建立遗体捐献站点,缺乏相应的工作流程,也没有相应地方法规支持,所以未能接收。因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捐献程序、鼓励措施、法律法规,设立捐献站点,大力普及遗体捐献相关知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hungCS,LehmannLS.Informedconsentandtheprocessofcadaverdonation.[J].ArchivesofPathology&LaboratoryMedicine,2002,126(8):964-8.

[2]ChristieS,MellorI,ColeS.Organdonation-arewepreparedforthefuturechallenges?[J].JRCollPhysiciansEdinb,2012,42(1):66-68.

[3]周君华,李明月,李慧瑜,等.广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40-41.

[4]胡永建,申梦迪,王毅,等.河南省居民遗体捐献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7):1148-1151.

[5]蒋金秋,邓欣雨,周廷永.促进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83-985.

[6]王凤民,江继荣.试论人体器官捐献激励机制的构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3):69-72.

[7]刘俊华,张会保,汪爱国,等.870例遗体捐献者登记资料的统计与分析[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