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城市水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运用探讨

王雅慧1张超2

1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00;2湖北省建筑设计院

摘要:目前,各个城市越来越重视水景观的设计,高水平的水景设计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本文对城市水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同行业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景观;设计方式;生态理念

城市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用,在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应结合自身情况,优化道路景观与广场景观设计,做好水系整理,完善水体设计,减少水体污染与破坏,同时做好植被修复,建设人工湿地植物塘,从各个方面做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加强滨海景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城市水景观概述

1.1水景观内涵

水景观其生态环境主要为水域,其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对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的修缮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为普通群众创造休闲娱乐的平台。在城市中,要对滨水区进行更有规划的设计和布局,因为滨水区会影响到城市本身的建设与规划的问题,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是应统筹考虑、多方兼顾。滨水区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展现了该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水景观也从休闲、运动、音乐、艺术等方面也会大大吸引各类人群,从而提高水景观在城市中的品味。

1.2水景观特征

水景观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来创造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空间,并且水域具有自然界的调整生态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所在城市的气候,调节其环境,并且可以创造大量的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收益,是对城市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2、水景观生态设计

2.1生态植物的配置与选择

在水景观生态设计中,对生态植物的配置与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水景观设计中,要人为地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那就会将不属于该区域的植物强行移植过来,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的数量与种类是相对固定,当对生态系统进行改造时,人们会增加观赏时的层次感与丰富感,会增加生态植物的多样性,这样就会使很多外来植物移植到该生态区域中,如果不加以保护,势必会对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在移植过程中更要以当地植物为主。

2.2交通网的设计

在城市滨水区域内,其主要交通方式水路和陆路,陆路与水路的交叉使用构成了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考虑其环境因素将口岸环境连接起来,并根据城市旅游人群对便利交通的心理需求,在城市滨水区的交通网设计中一定要设计建造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

2.3植被修复,植物塘设计

植被修复,植被景观塑造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植被修复与设计方面,遵循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生态学理论,引入乡土湿生、中生植物种类,进行人为辅助的自然恢复。在高水位区域配植大面积湿生草本植物群落,在低水位区域配植中生植物群落,形成洼地、池塘、草地、小岛、山丘等多种生境类型。同时,设计人工湿地植物塘,合理搭配植物床与植物塘这两大要素,结合城市环境特点,营造出极具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观。如遂宁就,结合“观音”文化主题,种植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解决了污水净化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2.4植物景观设计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是重点内容,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塑造景观造型,可完善城市形象,净化城市空气,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设计植物这部分时,可选取当地生长良好的树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并利于后期的粗放管理。同时,依据现有的植被状况及功能场地需求,以策略性的手法进行保护、重建,一方面减少对现状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利用场地现状的特色,将其优化,形成与其它公园的差异化景观风貌。并根据不同植物的花期属性,对其种类进行组合搭配,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对现场空间梳理,配合功能性场所进行植物重新设计,合理布局空间,打造不一样的景观效果。

2.5驳岸的处理

通常我们定义陆地和水域的交接的地方,处于其中心处的交界线称为驳岸。在城市水景观设计中,对于驳岸的优良设计可以对整体滨水域产生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便捷的交通环境。在对驳岸进行设计中,通常分为原始型、自然型与人工型驳岸,根据滨水域本身的生态环境和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在对驳岸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其整体的规划与布局。

3、水景观设计原则

3.1防洪原则

城市滨水域的设计不仅仅提供人民的娱乐、休假、观赏和游玩的功能外,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生态环境特点,尤其是在多雨的季节,很大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规划与整体的布局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其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城市滨水域具有非常复杂的生态功能,从而使其具有非常强大的环境调节能力,但是在设计时,首先要满足城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3.2生态原则

城市滨水是城市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旅游、观赏开发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保护,在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在开发的同时要持续增加绿色生态植物的数量,对当地本土的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以保护为首要任务,其次才能进行适当的开发。

3.3植物多样性原则

以本土植物的种植作为城市滨水区改善生态系统的基础,在不破坏适合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移植外来植物从而获得更好的观赏性景观必须是合理的,不能进行过分地移植,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值得的。

3.4美观与实用性

在城市滨水区域能够满足并实现其应该具有的各项功能的前提下,还要营造相对于城市整体的视觉效果,将滨水区域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只有在游客的积极参与下,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才能具有生命与创造力,可以将水与城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富有朝气,生机勃勃,从而可以创造出最具丰富的景观效果。

4、国内外城市水景观成功案例

阿根廷的西部海岸的沙滩景观在其原始设计中,除保留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在城市滨水区的识别系统中独特地融入了建筑物的色彩与造型设计,因此吸引了众多前来旅游和娱乐的游客。在其沿海城市的高层建筑、银行、主题酒吧都融入了该城市的主要特色,都是围绕着当地地区独特的景观进行设计的,便捷的交通网络设计和丰富的植物多样给游客们提供了四通八达的便利的交通出行,植物群落的丰富性为游客提供了休息的阴凉,娱乐场所也使其更具吸引力。上海的后滩公园在建造之前是废弃的老工厂,和黄浦江紧紧相邻。通过城市水景观的规划设计转化为城中景区,不仅满足了城市人民在休假中的玩耍与观赏,同时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现在它已成为城市中清澈宜人的美丽风景。

5、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水景区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区域,是一个展现城市的形象与特色的地区,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城市空间。滨水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具有较强的环境调节功能。在对城市滨水区的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在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开发并再次对其进行保护,做到具有人性化,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水景观,可以提高城市的幸福指数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县光宇.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明日风尚,2017(15).

[2]周达.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8,No.361(13):77-78.

[3]徐淑玮.生态园林在城市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No.173(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