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59例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疱疹性口腔炎59例临床治疗分析

关士焕

关士焕(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114200)

【摘要】目的:分析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采用青霉素、喜炎平、甲硝唑静脉滴注并加局部用药治疗模式,对照组30例采用病毒唑、喜炎平静脉滴注并加局部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青霉素、甲硝唑静脉滴注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疱疹性口腔炎临床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98-01

口腔炎是小儿口腔黏膜常见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主要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引发肠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为了进一步分析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59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59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其中有19名为男孩,10名为女孩,最大年龄为3岁,最小年龄为8个月,平均年龄(1.36±0.22)岁;对照组30例,其中有17名为男孩,13名为女孩,最大年龄为3岁,最小年龄为9个月,平均年龄(1.27±0.23)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29例采用青霉素、喜炎平、甲硝唑静脉滴注并加局部用药治疗模式,具体方法为:青霉素用药剂量为30U/(kg?d),甲硝唑注射液用药剂量15mg/(kg?d),喜炎平用药剂量为5mg/(kg?d),将三种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持续治疗一周,同时给予患儿口服维生素B6、B2、C,局部用药为庆大霉素针剂和西瓜霜喷剂,如果患者存在持续高热,则加用地塞米松,持续应用三天;对照组30例采用病毒唑、喜炎平静脉滴注并加局部用药治疗,喜炎平用药剂量为5mg/(kg?d),病毒唑用药剂量为15mg/(kg?d),将两种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持续治疗一周,同时给予患儿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C,局部用药为庆大霉素针剂和西瓜霜喷剂。

1.3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的发热、流涎、溃疡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的发热、流涎、溃疡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无效:患儿的发热、流涎、溃疡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剧[2]。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描述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情况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30195680.0

观察组29262196.55

3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在婴幼儿时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疱疹病毒以及其他细菌引起感染[3]。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青霉素抗球菌、杆菌作用,甲硝唑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厌氧菌药物,喜炎平对于抗病毒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给予患儿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C进行全身治疗,提高患儿的抵抗病菌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抗杆菌药物,通过局部应用可以减少用药剂量,且不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与西瓜霜合用能够使溃疡更快的恢复并促进齿龈红肿消退[4]。

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59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在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青霉素、甲硝唑静脉滴注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异.导赤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贴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心脾积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2]肖玲,容艳,胡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09:1355-1356.

[3]胡蕾蕾,滕聿峰,于在湖.银黄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腔炎8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07:228-229.

[4]刘壬水,郑贵阳.西医配合凉膈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