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陈海霞李占福

陈海霞李占福(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妇产科817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胞胎散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保胎散治疗,对照组注射黄体酮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保胎散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先兆流产自拟保胎散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329-02

胎漏,胎动不安,即妇女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腰酸腹痛,西医称为先兆流产。目前该病已成为中医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流产的发病率为10%—18%,连续2次自然流产发生率在5%,连续3次或以上流产发生率为0.4%—1.0%。随着计划生育手术的增加,该病目前在临床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棘手,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疑难病症。西医治疗本病常用孕激素疗法,容易干扰孕妇自身内源性激素生成,且若盲目使用激素保胎,对胚胎有缺陷者反而自然淘汰,难以达到保胎目的,而中药治疗补肾健脾,养血益气以保胎,环保健康,深得人心。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成立了自拟保胎散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课题。研究认为,尽管本病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临床观察以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最为常见,即西医认为黄体功能不足,流产发生率占25%—60%。黄体功能不健是黄体所产生的孕酮不足或分泌持续时间短促。我们选择该症型患者,在临床用药经验基础上,吸取现代药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严格筛选科学组方,精心研制本方,用于治疗先兆流产,并设黄体组为对照,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在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2.5岁;流产次数2次41例,3次32例,4次16例,5次以上16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对照组10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3.5岁;流产次数2次以上40例,3次34例,4次16例,5次以上10例;病程最短1.5年,最长11年。2组年龄,孕周,流产史,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2.1中医辨证标准符合张玉珍关于胎漏、胎动不安的脾肾两虚证如妊娠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腰酸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身倦面恍,心悸气短,夜尿频数,舌淡红或淡白,脉沉细弱;或曾屡次堕胎,舌淡黯,苔白,脉沉滑尺弱和滑胎的脾肾两虚证如屡孕屡堕连续3次以上,常或而期而堕,腰膝酸软,身疲肢倦,舌淡,苔薄,脉沉弱,有房劳多产史等标准。

2.2西医诊断标准孕12周前,出现阴道出血或下腹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尚未排出,尿妊娠实验阳性,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正常,且随孕周逐步升高。B超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

3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选用药物成分过敏者;合并子宫肌瘤、生殖器肿瘤或畸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数据不全者。

4治疗方法

4.1治疗组服用自拟保胎散,方药组成:菟丝子15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苎麻根20克,阿胶10克(洋化),炙黄芪15克,淮山药10克,黄芩9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砂仁(后下)3克,钩藤(后下)10克,苏根10克。腰酸如折加桑寄生15克补肾强要,出血量多加仙鹤草30克,地榆炭15克凉血止血,小腹坠痛加升麻9克。每日一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两次早晚服,连续7剂为一疗程,连用4个疗程。确诊血或尿实验阳性或B超检查宫内有孕囊开始,至B超检查孕囊规则,胚芽正常,胎心搏动时停药。

4.2对照组药物黄体酮针剂,肌肉注射20—10毫克,并逐步递减,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

5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必要时绝对卧床;(2)多食高蛋白营养维生素食品、蔬菜、水果;禁食辛辣、油腻或燥热之食品;(3)保持心情舒畅,安定情绪,少焦虑,少急躁;(4)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劳动,禁房事;(5)保持大便通畅。

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疗效观察

1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5天内阴道出血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纳少便溏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高温曲线;孕12周时胎儿发育正常。显效:治疗后7天内阴道出血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偶有纳少便溏;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孕周基本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高温曲线或有波动。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超过10天未止,小腹疼痛、腰酸胀痛,纳少便溏等症状无减退或有所加重;B超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或小于孕周,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基础体温波动较大或下降,甚至流产。

2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81.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a=6.37,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正常妊娠是一种成功的伴同种移植现象,胎儿及其附属物不被母体排斥并可在子宫内发育成熟,有赖于母体的免疫耐受。若母体免疫平衡失调,排斥作用增强,则可能引起流产。早期先兆流产是孕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25%。除了遗传、内分泌、解剖异常、感染等原因外,尚有50%原因不明,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中医学认为,胎儿能否在母体内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关键在于母体和胎儿必须相互适应。一方面母体肾气充沛,气血充实,胎儿能得到母体精气营养,另一方面胎儿本身健康有能力吸取母体精气。任何一方不正常,都会发生流产或屡孕屡堕。从中医角度看,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脾统血藏血,乃气血生化之源。本病病因是身体虚弱,肾气不足或房事不洁,耗损肾精,其病机是冲任失调,系胎无力,胎气不宁,冲任不固。故治疗均以补肾健脾安胎,调补冲任为大法。《医宗金鉴》治疗胎漏多为益肾之品,尤其强调滋肾水重要性。现代中医名家夏桂成认为,治疗先兆流产补肾养血,以固先天之本,健脾和胃以旺后天之化源。胎儿成长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孕后活动减少,脾胃运化不良,健脾和胃十分重要。另外女子以血为主,补肾必当养血,血聚以养胎。可见胎儿形成发育不仅需要肾的固摄,而且离不开血的濡养,中医治疗流产以固肾为本,养血为要。

保胎散全方紧紧围绕脾肾亏虚这一核心病机,补肾健脾,滋养气血,使气旺则胎得以系,血旺胎得以养胎。其中菟丝子补肾益精为主药,能促进卵巢黄体形成,川断既补肝肾,又固冲任、止血安胎,含有大量维生素E,能促进子宫和胚胎发育,杜仲补肝肾养血安胎,熟地补肾益精养血,白术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黄芩清热止血安胎,与白术相配伍,有朱丹溪“安胎圣药”之妙。阿胶止血补血,滋阴润燥,调经安胎,促进子宫内膜增生,《本草纲目》称“补血圣药”,苎麻根有止血安胎之用,古人常单味使用,临床止血治标疗效甚佳。党参健脾补中,益气生津,调和脾胃,《本草正义》认为党参“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炙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单用中药安胎有效率达到93%,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且在治疗本病各主要症状方面均较西医治疗组有明显优势。本方中补肾益气安胎中药配伍合理,药性柔和,能有效提升血孕酮、HCG水平以达保胎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早期先兆流产有很好疗效。可见保胎散治疗脾肾两虚型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在止血,改善患者小腹痛或坠胀、腰酸胀痛、身疲肢软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且补肾健脾中药能够调节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功能,起到综合治疗的作用,对子代发育、智力、遗传均无不良的影响,并以其保胎疗效确切而为患者所接受。所以中医药在防治助孕安胎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1对先兆流产采取保胎治疗,疗效确切,无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6

[2]葛秦生.生殖内分泌与妇科疾病诊治手册,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177

[3]夏桂成.中医临床妇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10—316

[4]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

[5]洪家轶.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