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张小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张小娟

张小娟

陕西省兴平市槐巷小学张小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教学素材蕴涵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体情入境。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实物或者音乐,人为地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大意义

第一,情境教学法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直接感知的,在理解问题时往往也是直接理解,因此,就造成了小学生对一些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应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弥补了在理解上的不足,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第二,情境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情境教学将知识通过声像、图像、表演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课堂,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语文知识,也增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第三,情境教学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就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课程的情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到绘画、唱歌、表演、设计情境等活动中,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肢体动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思考能力等,从而推动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自然感受情境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成群结对的鸡鸭,有碧蓝万里的天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鼓励学生亲自用手触摸树上的嫩芽、河中的流水。如果以“春”为主题要求学生写景状物,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春天的自然情境,教学生现场学习用语言来描绘大自然。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会有滔滔不绝、一吐为快的感觉。中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具体空间想象还不完善,仍然离不开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学生生活中的具体经验,缺乏总结概括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让他们仔细观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航天飞机》一课教学时,我将航天飞机的玩具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航天飞机”。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中对“航天飞机”的外形描述一边观看“航天飞机”这个实物,在头脑中就会非常容易形成“航天飞机”的形象。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准确运用语言描述“航天飞机”,促进了对航天飞机外形的认识和了解,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航天飞机的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

(二)利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语言能营造各种气氛,令人身临其境,还能给人以美感,让人心驰神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来渲染情境。如在朗读课文《春姑娘》时,教师可以配上柔和的轻音乐,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春天情境,好像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在教学生朗读课文《大江保卫战》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为了谁》,学生就会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就会感人肺腑、声情并茂地朗读。又如在教学写景散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先出示课文的插图,然后结合图画对课文进行讲解,并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漓江山水之间,看到一幕幕漓江美景。在学生感受漓江美景之时,教师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清新秀丽的山水、无限优美的音乐和饱含深情的语言,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情境气氛,让学生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为漓江的迷人景色所陶醉,由此培养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图画再现情境

抽象的课文,通过图画可以使情境更加具体形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在运用图画时,教师既可以直接展示图画,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也可以让学生亲手绘制图画。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绘制画面,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就进入海底世界的情境。课文学习一遍后,让学生再次绘画创作,然后把两幅画予以对比。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记忆深刻。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表演是情境教学的一种独特手法。扮演角色,学生会体会角色在情境中的情感,会加深对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如《狼和小羊》一课,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人物来扮演。而学生要想扮演好就必须认真阅读文章,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说话语气和肢体动作。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小稻秧脱险记》,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表演法。教师要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奇的心理特点,发挥他们稚气未脱、想象丰富的优势,找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稻秧”“杂草”“喷雾剂大夫”。杂草在除草剂的喷洒下,逐渐变蔫了,要求学生表演出先是活力无限、活蹦乱跳,后来是有气无力、逐渐死亡的样子。小稻秧先是被挤压、萎靡不振,后来是逐渐变得有生机的样子。要求学生到台上表演给大家看,然后让台下的学生给予点评,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逐步让表演的学生的语气生动、动作标准、神态自然,使他们在语言、动作与神态上将杂草、小稻秧、喷雾剂等表现得活灵活现,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教师和学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合理适当的情境,利用音像、图像和角色扮演等将课文内容融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教材,将文章主旨与情境相融合,引领学生进入到情感体验中后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推动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