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 2

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杨立新张丛伟李媛媛王春艳2

(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站北京102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客观上为中小学生的肥胖提供了先决条件,再加上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经常存在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也客观的增加了中小学生因营养过剩而导致单纯性肥胖的可能性。单纯性肥胖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迫切的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方式来进行改变,文章正是基于此,通过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希望对于解决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营养过剩;成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44-02

国内学者报道,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率为18.4%。了解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减少育少年肥胖率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界定肥胖与单纯性肥胖的基本方法

当前我们主要采用BMI(身体指数)来对于个人身体是否肥胖来进行界定,BMI指数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如果一个人的BMI指数超过28,那么我们则界定此人为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目前人类最为普遍的一种肥胖类型,单纯性肥胖主要的导致因素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和个人的遗传因素,二者只需具备一项可导致单纯性肥胖。单纯性的肥胖之所以成为单纯性肥胖主要是因为其与医疗以及疾病等因素无明显的关系,知识因为摄入的能量超过了身体必须消耗的能量而形成的能连过剩而导致的。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发现,目前我国有98.5%以上的肥胖人为单纯性肥胖。与其他的肥胖类型不同,单纯性肥胖只要有能量的过剩就可能会引起。而且在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肥胖检测指的也是单纯性肥胖。

2我国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几率及发展趋势

根据2015年1月份的数据,不同地区的我国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3%—17%,从改革开放尤其是1985年以后,我国的中小学生肥胖的发生几率有着越来越高的趋势。

3单纯性肥胖的成因

3.1遗传原因

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于家族的遗传有着一定的关系,曾经有专家,将同一家庭里的孪生子女以及收养的子女进行对比性的分析,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将孪生的亲生子女放在不同的家庭当中进行抚养,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他们的体重基本的相同,但是如果将他们安排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进行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的检测则体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见被收养的孩子自身的体重与其养父母的体重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系,但是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的体重之间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关系。通过专家的研究并且经过分析发现,遗传的因素与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几率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3.2肌体能量代谢异常

目前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人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为正常的发胖人群,另外一种则是因为过量的饮食而导致的肥胖,通过有关专家对于两种单纯性肥胖的人群的相关研究比较发现,如果想要维持正常发胖则至少要用1100~1400千卡平方米的体表面,而过量饮食导致肥胖则需要用高达2700的千卡平方米的体表面

3.3不良的饮食质量和习惯

日常的饮食质量和习惯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肥胖的发生几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般肥胖人群普遍的存在过渡的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质的事物,尤其是过渡的摄入零食以及动物的脂肪和内增等都容易导致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尤其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而且有一部分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子女过分的溺爱,经常给儿童摄入过量的零食、洋快餐、油炸食品以及碳酸饮料等容易导致肥胖的食物,而且在饮食的规律上面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干预很多儿童都存在睡前进餐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导致了儿童肥胖的发生。

3.4运动的缺乏较为严重

进行适量的运动对于消耗体内过剩的能量和脂肪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儿童与不运动的儿童相比,产生肥胖的几率相差在60%以上。为此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在我国的中小学开展了“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增强体质和减少肥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一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对于两项活动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实际上的运动量并没有达到,甚至有一部分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干脆没有开展任何的运动项目。此外,由于一部分的学生入学前就比较的肥胖,由于肥胖导致自身身体素质较普通的学生要差因此很多的肥胖学生更不愿意去参加运动而导致恶性循环管,最后这部分学生越来越胖。

4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主要策研究

4.1加大体育经费投人

要想减少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量非常重要,而要想加强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量首先要给予体育运动足够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人力度,保证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4.2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改进

目前,全国多数中小学校大课间均采取做广播体操的方式进行活动,这种方法虽然有较好的健身效果,但是针对肥胖的学生来说,这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还远远不够。在今后,学校可以尝试将体重正常学生和肥胖学生在大课间和体育课中分别采取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尤其是针对肥胖中小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减轻体重所需要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载。

4.3合理的饮食和适宜的有氧运动

饮食调整是减少能量摄人必要的途径.研究者一致公认,饮食干预是改变儿童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状态的最佳途径之一。

树立合理饮食习惯,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家长也应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起到良好表率,不偏食、不挑食,在选择食材方面,多选取绿色健康蔬菜以及新鲜水果,学校通过老师教育,树立儿童自我保健意识,纠正错误的饮食习惯。

(1)低能饮食。

(2)碳水化合物的供给要适量。

(3)适宜的运动—有氧运动。有氧运动锻炼方法如下:

步骤一:进行有氧运动需要做好准备活动,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韧带,神拉四肢,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循序渐进,进人到适合自己身体的强度状态。

步骤二:进行有氧运动练习,想要达到锻炼的效果就要遵守一个公式,那就是靶心率,靶心率=170—年龄。此外,在科学控制心率的基础上,运动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燃烧脂肪的效果。

5结论

单纯性肥胖主要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造成,为此,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儿童单纯性肥胖,采取积极、健康的减肥活动,循序渐进为儿童减肥计划进行干预。根据我国关于肥胖的参考标准(BMI指标)和统计数据,中小学单纯性肥胖学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小学生肥胖主要与遗传因素、能量代谢异常、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提倡正确饮食行为和习惯,预防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不仅需要学生自我控制,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养成定期定量的锻炼习惯,还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政府和学校可通过增加学校体育投人并有效利用好大课间和体育课,针对肥胖学生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儿童少年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7(3):92-94.

[2]马军.儿童代谢综合征[fJl.中国学校卫生,2008,19(3):149-153.

[3]杨万龄,王晓明.儿童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90-192.

[4]廖兵荣,谭红专.肥胖与胎儿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272-273.

[5]张锦娟,邢东民,郭雪.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3):260-263.

[6]李亚妮.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的社会学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3,159(3):37-40.

[7]刘娟.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7-239.

[8]姜桅,曾果身体活动与儿童肥胖团.国外医学卫生学[M]2007,34(5):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