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周曌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022

摘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专业课程的需求,当前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等问题。对此,应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基础课程与专业研究方向紧密衔接,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拓展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为后续高年级的专题设计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设计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内多所院校陆续开设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也在近几年成为高校设计类专业的热门之一。环艺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内容是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维对专业方向有初步的认识。然而,目前高校设计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缺乏专业性与针对性,导致基础课程与高年级课程衔接较弱,学生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不同专业方向的设计类基础课程采用相同的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改变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必要且必需的。

一、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常,专业基础课程在一年级展开,多数院校的各设计类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基本雷同,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为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造型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设计基础课旨在对学生进行技法训练,主要包括线条、渲染、制图、描绘等练习。设计理论课则为专业研究方向的相关理论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出现诸多问题,本文以环艺专业设计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具体问题为例,阐述如下:

(一)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对专业研究方向缺乏理解

由于环艺专业学生多为艺考生,在中学阶段就受过素描、色彩等训练,对用笔描绘事物并不陌生,在铅笔描绘及墨线描绘过程中,依然延续其绘画习惯,没有明确“图”与“画”的区别,在绘图过程中出现不够严谨、“差不多就行”等问题,导致图面层次欠缺。另外,在技法练习环节中,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单方面的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绘图知识,导致在练习过程中,只注重对线条及图形本身的描绘,忽视了对空间及制图意义的理解,使得所绘制的线条不能准确的表达空间。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对所学专业陌生,对设计基础课程需解决的问题缺乏了解。

(二)专业基础课程安排不合理

首先,目前多数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设置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安排,一年级各类课程较多,导致专业基础课程的时间被压缩,课程安排不合理,如学生经过4个学时的专业课程学习,刚刚进入学习状态,下午的课程被安排为体育课或者其他公选类课程,导致一上午所累积的绘图感觉被破坏殆尽。其次,专业基础课程由多个单元组成,分别由多个教师进行授课,极易出现单个单元课程与其他单元相对孤立,无法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适应不同教师教学方式上的差异,同时也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如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渲染训练往往与设计表达课程出现授课内容及课程作业上的重复。

(三)忽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多数院校对于环艺专业的基础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得大多来自课堂、图书与网络。然而,观察与体验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切身的体验,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空间的本质,认识空间的尺度,体会空间的情感。忽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便会导致学生对设计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到了高年级的课程设计中设计的作品往往缺乏灵魂、与实际情况相脱节,最终图纸上的设计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二、环艺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索

(一)改变以教师一人传授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目前,多数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仍为传统的教师授课与课堂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导致的后果为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与积极性,对于作业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画法,没有对所学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推荐专业相关的课外读物、资料及网站,拓宽专业知识面,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指导。此外,课程应以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挑战与自主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创造与创新意识。在作业评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互相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启发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成就感。

(二)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课程之间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自身的关联,二是课程之间的关联。课程自身的关联需要教学部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特殊性进行了解,对授课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比如,一周两节专业基础课程,如果安排在前后两天,学生还未来得及对上堂课程所学内容的梳理、消化与总结,第二天便又开始开展新的内容,导致课堂时间利用率不高,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这方面需要与学校教学部门及时沟通进行合理安排。课程之间的关联,是指基础课程安排的时间、内容与连接。除之前提到的专业课与其他公选课程的安排之外,设计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如与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计算机制图、设计表现等课程也应有较好的衔接与互动。一年级的课程相对较为繁重,因此,应合理安排基础课程的内容、结构避免出现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冲突,提高各专业课程的效率,让各专业课程之间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对设计有较清晰的理解,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三)理论结合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图纸绘制能力,还应具备设计思维及对材料与构造的理解。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现状来看,具备艺术品位与民族精神的作品少之又少,没有灵魂的设计作品与设计师自身的素养密不可分。因此,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应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设实例作品解读或设计作品的实地观察,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并举的授课与交流方式,使学生对空间、材料与构造、历史与文脉形成较为深刻的感知与理解。另外,结合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手工模型,感受设计从图纸到空间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环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方式还应根据专业发展的方向及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以必要性、全面性、合理性为原则,形成适当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高年级课程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成为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帅斌.面向自然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11)

[2]陈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上海艺术家,2011(04)

[3]杜冰;张建设.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06)

[4]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S].西南大学,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