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3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潘淼

南京宇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210041

一.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相关理论综述

1.1城市道路的概念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结构骨架,而道路绿地是在建立了城市交通、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与脉搏,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

1.2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1.2.1自然优先原理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

1.2.2整体设计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的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的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这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也为美丽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

1.2.3设计适应性原理

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的原有“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额完整性。

1.2.4多学科综合原理

各景观元素分别是自然和社会科学多科学的研究对象,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的景观生态设计,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1.3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

1.3.1环境保护功能

(1)净化空气草坪的减尘作用也很显著,地被植物的茎叶也能吸附粉尘,防止二次扬尘。同时,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放出氧气的作用,可以不断的净化大气。

(2)降低噪声加大道路绿带的宽度和合理配置形成绿墙,可以大大降低噪声。

(3)调节改善道路小气候道路绿化对调节道路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降低风速都有良好的作用。当道路绿地与该地夏季主导风一致时,可将市郊的清新空气趁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地区,为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

(4)保护路面和行人不同质地的地面在同样日光照射下的温度不同,增热和降热的速度也不同。道路绿化遮荫降温,可阻挡夏天强烈日晒,降低太阳辐射,以利行人,还可保护路面,延长道路使用年限,有利交通。

1.3.2安全功能

(1)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广场及停车场等处进行绿化,可起到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作用,组织交通、保证车行速度,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

(2)道路绿化可以防止火灾蔓延树体含有大量水分,能使燃烧减缓,另外植物也可以使风速减低,减弱火灾的扩大。

(3)北方地区,冬天大风将大雪吹到路上,会造成交通障碍。因此,常在道路两侧结合行道树种植防雪林。

(4)道路绿化有助于增强道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性,并从纵向分隔空间,使行使者产生距离感。

(5)高大的树木可将一元化的空间一分为二,对空间起到分隔作用,同时通过绿化可以使视线集中。

(6)战时可起到伪装掩护的作用。

1.3.3景观功能

(1)城市的面貌是人们通过沿道路的活动所获得的感受,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行道树。从色彩上讲,蓝天、绿树均为镇静色,可使人心情平静。

(2)植物是创造城市优美空间的要素之一,利用植物所特有的美学因素,形成丰富多彩的街道景观,美化街景,美化城市。

(3)道路绿地可以点缀城市,烘托临街建筑艺术。利用树木自然优美柔和的曲线与建筑物直线形成对比,显示建筑物的阳刚之美。

1.3.4增收副产品功能

在满足道路绿化的各种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特点种植果树、用材树等,增收副产品,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1.4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思想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具有交通性,而且也是城市居民的购物、娱乐、散步、休憩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

因此,城市道路除了交通功能性规划设计之外,还应该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进行道路动态视觉艺术环境的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可将城市道路分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2.1主干道绿化设计

城市主干道是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城市性公共活动场所等的干道,为城市主要的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100m不等,以交通性为主,车速快,车道宽,可绿化面积相对较大,绿化要求较高。其中宽度大于50cm的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30%,宽度小于40cm的主干道,绿地率的下限为20%。

主干道绿化一般由人行道绿化、分车带绿化、街边绿地绿化、交通岛绿地绿化等。

2.1.1人行道绿化

人行道是车行道外侧路牙向外主街边绿带边缘的道路空间,是行人的步行空间,一般宽度为3—5m,绿化原则以方便行人为主要目的。行道绿带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仅种植一排行道树,树下留有树池;另一种是行道树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和灌木,形成复层种植的绿带。为保证行道树的正常生长,行道树植株的间距不小于4m,树干中心与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总的原则是要充分利用人行道的宽度保证尽量多的绿量,与街道环境和谐统一。

2.1.2分车带绿化

车巷道之间起分隔作用的道路绿地空间是分车绿带,其位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①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②中分带应阻挡相向行使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面高度0.6—1.5m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盛,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③侧分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时,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尽量采取层混交配置,扩大绿量,提高保护功能。

④分车带宽度小于1.5m时,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采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方式。

⑤在城市主干道中,分车带的段长宜保持在70—100m,段中宽度10—20m,视路两侧的建筑情况而定,在路口顶端,分车带应做圆弧形处理,以利于车辆转弯。

2.1.3街边绿地的绿化

街边绿地是靠建筑物一边的绿地,是道路与建筑内外空间的过度地带,可将建筑与道路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它宽窄不一,有的甚至延伸到道路红线外侧,与单位庭院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的绿地景观。

街边绿地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建筑内部的环境及人的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在宽度小于4m时,绿地内不要种植高大的乔木,否则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通风和采光,并且影响视线,此时可用低矮植物布置成造型绿篱和摸纹花带形式,修剪整齐一致,到达烘托建筑,美化街景的目的。

2.1.4交通岛绿地的绿化

交通岛绿地是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中心岛绿地是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用地,导向岛绿地是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用地,立体交叉绿岛是指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和的绿化用地。

①交通岛周遍的植物配置宜增加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置。

②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车行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③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④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2次干道绿化设计

2.2.1次干道的作用

次干道是联系城市中各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度为25-40m,作为生活服务性干道,它主要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交通的要求,行车速度较为低为25-40km/h。两侧可布置成为生活服务配置的公共建筑(影院、公园等)和停车场。

2.2.2次干道绿化设计

次干道红线宽度较窄,根据其具体位置,又分为居住区次干道、商业街次干道等。居住区次干道位于居住区内,路面须满足居住区日常上、下班机动车、自行车等车辆行驶功能,两侧主要种植行道树,还可以有些便道较宽的地方设置接头小游园,供附近居民休憩。因此还需设些板凳。

商业次干道因购物行人较多,故两侧便道较宽,可在便道上加设条形种植池种植乔灌木,也可结合树阵形式来加大绿量。

具体的绿化设计与主干道绿化基本相同。

2.3支路绿化设计

2.3.1支路的特点

支路是街坊间联系的道路。红线一般为12-15m,直接连接工厂、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道路断面变化多,不划分车道。行车速度15-75km/h。

2.3.2支路绿化设计

支路路面、便道很窄,通常只栽植行道树。

具体的绿化设计与主干道绿化基本相同。

三.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聚居的城市环境、城市景观有更高的要求。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所以,我们应以人为本,创造一个适应人类聚居的有个性、有魅力的城市环境,加快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那么我们就需要运用生态理论与园林理论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指导着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也就是说园林理论渗透到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的各个方面,宏观上我们的城市应该是健康,美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所以我们得营造出大的景观,使我们的城市成为自然系统中健康的、美丽的一份子。使城市变成人人向往的地方。微观上,每一个小绿地、道路绿地的主要设计,就是依据园林理论。同时在微观上也以生态学理论指导。例如江阴市的绿地规划中,道路绿化不再是一排排整齐的树木,而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处理成节状和块状,并与周围绿地结合,构成有层次且能演替的群落,水陆交界带的处理不再是单纯的水泥堤坝,而是将其作为次一级生态系统,采用自然形式(如在石块或水泥彻块中设置一定的植物种植穴),保证植物从陆生到水生的生存序列;城市道路绿地不再过分强调以满足人的活动为主的功能分区,而是致力于创造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

道路绿地系统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构成的要素而不是点缀。所以,道路绿地系统规划应和城市规划同步进行而不是事后补充。城乡道路绿地应一体化规划,不能让城市道路绿地成为孤岛,城市道路绿地系统是一个立体的系统,不仅在图纸上相连,还应包括垂直面的连接。系统是动态的,所以动态规划理论必须引入绿地规划中,应当对绿地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逐一作研究,以把握其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浩,陈蓉,金晓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戴航.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案例[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4]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

[6]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

[7]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3(12).

[8]刘库,李河.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设计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2(3).

[9]郑西平.北京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

[10]刘详平.试论现代道路绿化要点[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4).

[11]和丕壮.道路绿化工程的景观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12]韩丽雅.廊坊市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