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异物医院外的紧急处理

/ 1

小儿常见异物医院外的紧急处理

梁福英

梁福英(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吉林四平13600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332-02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小儿常将果核、豆类、纽扣、小珠子等异物塞入耳道、鼻腔及吞入口内,形成异物。耳鼻喉科急症中,小儿各部位的异物较常见。主要包括外耳道、鼻腔、气管支气管、食道和喉异物。由于异物的形状大小、刺激强弱、存留时间及所在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重者短时间即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小儿异物的院外紧急处理非常重要。

1鼻腔异物

鼻腔异物多见于3—5岁小儿。异物一般可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两类。异物在鼻腔内长时间停留可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发生鼻塞、流血和脓性鼻涕。

1.1如发生鼻腔异物时,家长切不可强行挖取,以免将异物推至后鼻孔或鼻咽部,甚至误吸入下呼吸道引起窒息。

1.2年龄较大的患儿可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方法是:用力吸气,紧闭嘴巴用手指压住未塞入异物的鼻孔,自鼻孔吹气,一次不成功再反复2-3次。

对于不会擤鼻的2-3岁幼儿可用气味浓郁的汽油、皂角粉等放在鼻孔附近,促使幼儿打喷嚏把异物喷出。如上述方法无效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2外耳道异物

儿童在玩耍时常将一些小物件由自己或其他小朋友塞入外耳道。昆虫等侵入外耳道亦常见。

2.1发生外耳道异物后,应立即阻止患儿自行挖耳,以防将异物推至深处。锐利坚硬的异物还可能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因此,发生后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2.2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因其在外耳道内不能倒转爬行,以至不断深入、躁动,致阵发性剧痛,甚至损伤鼓膜。为减轻疼痛,先用酒精或白酒、油类(如麻油)滴入耳内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到医院取出。能飞的小虫可试行在暗室中用亮光贴近耳道,将昆虫诱出。

2.3对于饱胀的植物性异物,如有条件可先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然后再到医院取出。

2.4化学性异物切不可盲目用水冲洗,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损伤外耳道及鼓膜,可用干棉签将其拭出。

3气管支气管异物

3.1呼吸道异物是危及生命的急症,疑有异物吸入应立即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应嘱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及不必要的活动,以免发生窒息,同时禁食水后立即到医院处理。

3.2如在送医院途中发生窒息,可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如帮助患儿向前弯腰,低头到胸部以下的位置,用掌根用力拍击患儿后背两侧、肩胛正中(力量不要过重),促使异物松脱吐出。对婴幼儿可提起足部将其倒转,再拍击后背或挤压腹部。但是如果急救措施使用不当,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只有在极度危急时,才能采取上述措施。

4咽异物、食道异物

4.1如发生咽及食道异物时,切忌吞咽饭团、馒头等食物企图将异物咽下,也不可用手挖口腔,这样会将浅部异物推入深部,带刺或有棱角的异物可加重食道的损伤。

4.2患者禁食水,及时就诊,以免异物在食道内长时间停留而发生感染。同时防止因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症。

5喉异物

喉异物是小儿呼吸道危险急症。常见于2岁左右的幼儿,但发病率远较气管支气管异物低,而所造成的窒息则更严重。发生的原因大致和气管异物相同,患儿常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失音,喉部活动时疼痛加重,拒绝进食。一般出现上述情况时,应避免患儿哭闹引起窒息,立即送往医院。如途中突然出现完全梗阻,在十分紧急又无医疗设备的情况下采取强压胸腔,使突然而强大的气流迫使异物经声门吹出。运用此法常救活不少窒息患儿,虽然有些造成肋骨骨折,但最终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总之,小儿异物危害很大,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的看护和教育,使儿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3岁以下幼儿避免自食花生、瓜子、蚕豆等食物,不要拿细小物品玩耍,更不要将其放在口中、鼻中、耳中,进食时要保持安静,专心进食,细嚼慢咽,禁止逗笑、追逐、打骂等,避免气管、食道、耳、鼻等异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