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黄思源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古代诗词歌赋的历史同样悠久。古代诗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为后世所遗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诗歌不仅具有意境美,还具有含蓄美。古代对诗歌的赏析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从不同视域对其进行了鉴赏。随着现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根据现代的语言环境、语言情境、语言意境下对古代诗歌重新审视,重新定义了古代诗歌的含蓄美。本文浅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关键词:古典诗歌;含蓄美;文化

从古到今,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人词人,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学作品,中国诗歌文化浩瀚如海。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风格有许多,如意境美、婉约美、含蓄美等,其中含蓄美是最重要的美学风格。古代诗歌的含蓄美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审美趣味,更体现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审美认识。

一、含蓄美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审美传统

(一)古代诗歌含蓄美具有悠久性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的含蓄美最早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具有含蓄美的诗歌是当时的谜语。谜语来自中国民间,又被称之为“隐语”,在现代谜语早已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字方面游戏,然而在古代谜语则不是文字游戏,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远古时期,谜语是祭祀所用或预言所用,祭祀者会用谜语主持祭祀,女巫用谜语进行预言。近代学者朱光潜在其作品《诗论》中对最早的诗歌进行了描述,朱光潜认为诗歌最早的时候是一种媒介,是人与神明进行沟通的媒介。古代人们在祭祀或祈祷的时候,对神明所诉说的形式采用诗歌形式。如果神明对人们有什么启示,同样也用诗歌的形式告诉人们。在古人心目中,神明是高深莫测的,神明所说的话是天机,是凡人所不能完全理解的,当然神明所说的话不能直接对人传达,需要通过某人来传达,因此女巫所传达的谶语一般是谜语。

(二)古代诗歌含蓄美具有普遍性

在古代,谜语普遍被文人墨客所嗜爱,在当时形成了一种嗜好谜语的风气。古代外交场合自然少不了谜语,古代的外交使臣经常用谜语来嘲讽捉弄对方,外交使臣在外交过程中使用谜语,既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又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才能学识。例如,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记载了一个外交方面运用谜语的故事。蜀国的外交使节张奉在吴国用谜语嘲讽捉弄了吴国的大臣阚泽,阚泽是吴国的尚书,尚书被嘲弄自然失了吴国的尊严,因此吴国薛综立刻用一谜语还以颜色,挽回了吴国的面子。

(三)古代诗歌含蓄美具有趣味性

古代诗歌的含蓄美一方面反应了人们的审美,另一反方面反应了人们的趣味。从古代诗歌作者的角度来说,作者所看到的事物是客观的,客观事物中所存在一种微妙关系,如果作者觉得较为有趣,就会写入诗中分享给大众,但是诗人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作出表达,其中的意思以供读者细细的揣摩[1]。从审美趣味角度来说,作者就像布置了一个迷宫,在明处看着读者在迷宫中找寻出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者对于作者所创作的诗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读懂作者的真实想法,诗对于读者来说就像一个谜语,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促使读者迫不及待的想要揭穿谜语。

二、近现代学者对“含蓄美”的现代性阐发

对于古代诗歌中的含蓄美,近代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朱光潜纵观全体诗歌,探究了东方与西方的情趣方面差异,“总观全体,我们可以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认为西方诗歌具有直率性、深刻性、铺陈性,而中国诗歌具有委婉性、微妙性、简隽胜。朱光潜先生用短短的几句话,具体道出了东方与西方诗歌的不同之处,东方诗歌与西方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含蓄。钱钟书认为中国诗较为含蓄,西洋诗较为奔放,利用“有声”和“无声”问题相比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2]。

梁启超先生曾经公开赞赏过中国古代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含蓄美非常推重与敬佩,这一点在其在所著作的《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书中有所体现,书中对中国古代诗歌极具赞美之情[3]。梁启超认为古代诗歌的含蓄美主要在于表现手法上,以下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一、“以淡笔写浓情”。在情感非常强烈的时候,应当努力控制住情感,将情感用温泉慢慢浸泡,人们在平淡的过程中去感悟去揣摩,逐渐领略诗歌的真谛与情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古代诗歌,诗歌的含蓄美虽然娇却不嗔,虽愤慨却不带半分怒气;从创作技巧的角度看待中国古代诗歌,其语言描述恰到好处,给读者留下了空间,任凭读者发挥想象力。二、“半写实,以实烘虚”。对于自己的情感不直接描写,而是利用所处的环境或别人的情感烘托自己真实情感。这种手法并有侧面描写景物、人物,而是正面描写人物、景物。例如北宋欧阳修在其代表作《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这种写法既委婉又不失含蓄,重点突出了“虚”,诗人可以利用“景”和“象”表达感情。

三、结论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诗歌在含蓄美的创作方面有着诸多的经验,含蓄美是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特点,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遗产。新时期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研究古代诗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梓,张映先.《红楼梦》金陵判词的含蓄美及两种英译本特色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3(04):113-116.

[2]叶晓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意花鸟画之含蓄美[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4):86-89.

[3]周少雄.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古典诗词“以景结尾法”的审美奇效[J].古典文学知识,1995(02):46-53.

作者简介:姓名:黄思源;出生年月:1998年7月5日,男,民族:汉,籍贯:广东深圳,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邮编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