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李韧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李韧陕西省周至县四群初级中学710400

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有句“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名言。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读书的技巧,尽管历经千年沧桑,我觉得对我们新时代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必须指导学生“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正如阅读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所说:“读者不是单纯地追求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益的阅读呢?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新课改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如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放眼祖国壮丽山河、心怀祖国前途命运的磅礴豪迈之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

二、精读文本,品嚼语言,让学生感悟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有时可通过体态、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手段,极力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品嚼语言,让学生感悟审美情趣。

如指导学生阅读新凤霞《傻二哥》的这段文字:“傻二哥串街走巷卖药糖,最使人注意的是他的吆喝,非常认真的。看见小孩们多了,他就要作吆喝的准备了。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叉腰,一手捂住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此段人物描写中的动词运用得极为生动形象,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动词的深入理解和把握,笔者安排了一个演示练习。先是让学生在各自座位上琢磨演示傻二哥吆喝时的动作姿态,然后指定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给大家看,并由其他学生评议其动作的准确与否。通过此项练习,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些动词的情态与用法,而且还有利于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感人以情,动人以形”。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换句话说,记叙文必须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叙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以此来感染读者、感动读者。

三、开放课堂,个性展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皇帝新装》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国王、大臣、骗子、小孩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国王的傲慢自大、大臣的老奸巨猾等人物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收获了快乐。

四、拓展训练,灵活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自然不是简单的读的训练,但它们又必须以读为基础。只有多读、熟读,在读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词汇、多种多样的句式、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反映。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教师通过引导阅读名著、品析名著,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得以提高,使学生在作文时能很好地解决文章的立意问题,从而提高作文质量。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讲的正是这个道理。通过“我讲名著”的演讲比赛以及“名著手抄报”的比赛,我们发现阅读名著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丰富情感、增长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识字、阅读、作文等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金龙《把握阅读教学的支撑点》.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2007,2。

2.钱胜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学语文(芜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