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探讨

吕林荫

吕林荫

(定陶县南王店中学,山东菏泽274100)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教学中,笔者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结果难以令人满意。这促使笔者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与深入的研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编排顺序

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笔者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你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二、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学生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是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

三、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上述测验。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且长期的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四、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建议

1.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教育。牛顿第一定律不仅在物理学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物理教学中也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科学知识教学(定律本身),而且要特别强调定律得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包括理论实验的方法和科学推理方法,这一点常常是许多物理教师容易忽略的方面。而且,还要结合定律的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2.破除教师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由于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还具有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因此,很难想象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能够彻底破除。所以,破除教师自己头脑中前科学概念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前提。

3.破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由于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前科学概念,教师必须促使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转变,在他们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和危机,使他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与当前面临的现实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促使原结构的解体以及新结构的建构。这种过程可以说是在学生头脑中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4.坚持纠正前科学概念。由于前科学概念的顽固性,那种认为前科学概念经过一两次纠正就消失了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破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的发生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克服旧图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惯性,用新的图式(牛顿第一定律)取代旧图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除非用旧图式不能解释问题,学生才会在头脑中发生认知冲突,才会建立新图式。因此,教师应当用新的情境问题考察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牛顿第一定律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