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中思考,合作中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竞争中思考,合作中探究

聂菁

聂菁

摘要:本文介绍了笔者进行的一堂英语语法教学课,并以此作为案例来阐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实践与反思,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趋势。

关键词:英语课堂;语法教学;教学有效性

[案例背景]

“要上语法课了!这一次笔者该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法概念,记住枯燥的语法规则呢?”这是笔者作为一个高中英语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为了这次宾语补足语结构的学习,备课组准备了《宾语补足语强化训练60题》,那么笔者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仔细地分析了这份练习,发现60道训练题中,新旧知识交替,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各约占30%。而且同类型的题目重复出现,那么我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参与”,“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在“竞争”与“合作”中分析问题,发现语言运用规律,不是吗?对了!笔者想到了!开展一次知识竞赛!

笔者给60道题“动了些小手术”后,带着它们进课堂了。

[案例描述]

T:Hello,everyone,we’llhaveacompetitiontoday.

Ss:What?Whatkindofcompetition?(学生们立刻表现出强烈地兴趣)

T:Pleasehandoutthesepapers.

Ss:Oh,no!语法啊?(刚刚的劲头,似乎灭了一半。)

T:Don’tworry.Theexercisesarenothardandyouwillcompetewitheachotherasagroup.我们此次竞赛以小组为单位,题型分为必答题,自选题,抢答题和附加题。特别注意:答错题,不扣分!(笔者这一招,果然很灵。学生们这会儿,又来了兴趣,开始“跃跃欲试”。)

第一轮:必答题(各小组依次回答5题,共20题)。这组题由某些动词词组的固定搭配组成。虽说是20道题,实际上就是两种题型,即动词后宾语补足语的“todo”型和“doing”型。由于这些题目旨在复习,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学生们对于此类型题目掌握得较好,所以竞赛进行得很顺利。在这一环节中我尽量选择平时课堂上答题机会少,英语学习情况一般地同学答题,鼓励他们融入课堂,帮助他们增加学习信心。虽然个别同学有个别单词发音不准,但我还是肯定和赞扬了他们的“积极思维”。他们也因为自己答对了题,为小组得了分,脸上泛出了得意的笑容。

第二轮:自选题(各小组自选一类题,每组5题,共20题)。笔者将练习中难度最大的make,see,have,with四个词的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归为一类。由于这组题目中出现了较难的词义辨析,如makesb.dosth与makeoneself/sth.done区别;seesb.do/doingsth.与seesb./sth.done区别;havesb.dosth.与havesth.done区别;withsth.todo与withsth.done区别,所以笔者让学生们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讨论探究这组词的运用规律。课堂中学生们确实各抒己见,对于此部分题目进行了激烈地讨论,分析。

如:学生甲说:“在Icanmakeyou_____(understand)whatIsay,butyoucan’tmakeyourself____(understand)inEnglish.这题中,前半句的意思是‘我可以让你理解我所说的’,应该用makesb.dosth.答案是understand。后半句的意思是“但你不能理解英语”,还是用understand”。学生乙说:“不对,不对,你看这儿有个‘inEnglish’,意思应该是,‘你不能用英语,让你自己被别人理解吧’。学生丙说:“对,你说的对。这儿还有一题和它是一样的,看:Hemanagedtomakehimself_______(understand)withhisbrokenEnglish.肯定是‘他设法用他的破烂英语让他自己被别人理解’了嘛。所以两个都是‘understood’”。

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不断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们的解题情况。笔者偶尔也会参与其中,给予“启发与提示”。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活动中,踊跃地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当中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更像是个“小老师”,“头头是道”地分析着,而此时,他们身边的“学生”“非常合作”,“聚精会神”地“关注课堂”呢。笔者相信运用“集体的智慧”学生们肯定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

尽管在这20题中,各小组只需要做5道题,但由于题目有一定难度,又关系到各小组得分,所以在其他组的同学说答案,分析原因时,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似乎生怕错过了什么。最后,笔者提问“宾补是选择do还是done?”大家一致回答——“看宾语和宾补的关系!主动用do,被动用done!”当听到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时,笔者感到欣慰和满足;当学生们看到我的笑容和赞许的眼光,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老师,继续抢答题吧”。

第三轮,抢答题(20题)。笔者将leave/feel/find/keep这一组中等难度题归类为抢答题,因为这几个词的宾语补助语结构的用法雷同,大都可以通过“以旧带新”“举一反三”的方式解决。答题规则依然是“答错题,不扣分”,但是“一组只有一次答题机会”。这时候,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由于前两轮答题时,学生们在的笔者启发鼓励下,在同伴之间的协助下,各小组得分相同,所以大家都想在抢答时“眼快,手快,嘴快”为小组得分。这时候,笔者感受到了“其实高中学生也会主动举手答题的!”笔者还发现学生们在这一轮答题时,虽然“急切地想回答”但是大家还是非常谨慎,仔细思考的,因为大家知道若是自己错了,就是帮助别的组排除了一个选项,给别的组多了一个机会。这一轮结束后,学生们将笔者的问题:“宾语补足语由哪些词充当?”全部回答完整——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这些全是学生们共同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互助,总结归纳的!

紧接着,笔者再次总结了“宾语补足语”的功能、构成、用法,再次强调了几个关键知识点。在笔者把它们写在黑板上时,笔者注意到每个学生都在十分投入地听,十分认真地记!

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了,可是学生们的热情依然很高。

Ss:“老师,题目做完了,附加题是什么?”

T:当然是“学以致用”!Pleaseuseasmanywordsasyoucantomakesentences.Ofcourse,thesewordsarefromtheexerciseswedidjustnow.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大声说:“Wearemadetohaveacompetitiontoday!”又一个学生大声说:“不对!bemadetodosth.是被强迫做某事!”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接下来的“造句”活动,进行得很有意思,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用“宾语补足语结构”表达出来。

下课铃声响了,但是我们的竞赛“未完待续”。

T:今天的作业是“尽可能多得用练习中出现的宾语补足语结构写篇小短文。你们要开动脑筋,写出自己的“创意”!

Ss:好!写得好要加分的吧?

第二天,笔者批改了每位学生的短文,每个人都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都运用了“宾语补足语结构”。其中一篇短文里出现了10处宾语补足语结构,有四句是模仿《宾语补足语强化训练60题》中的原句写的。

(附:Weareaskedtodomuchhomeworkeveryday.WeencourageeachothertofinishthehomeworkbutitkeepsmewonderingwhyIshoulddealwithsuchstrangequestionsallthetime.Withalotofhomeworktodo,IhavenotimetoreviewwhatIhavelearned.Rightnow,IamleavingthewindowopenbecauseIcanfeelthewindblowingonmyfacetokeepmegoingontodomyhomework.Teachershavenorighttoorderustodohomeworkformorethan5hourseverydaysoIwillrefusetodoitnexttime.IwishIcouldmakemyselfunderstood!)

通过批改学生们作业,笔者再一次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案例反思]

反思一:“做练习”是学习知识的必经之路,但“处理练习”要实现有效教学,追求“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学的目标。

根据语言运用规律,笔者对60道题进行了分类、归纳。这样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每位学生无需都做60题,但同样接触到了各类题型。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分享”,每位学生具有形式多样的“练习”机会——亲身练习、聆听分享、疑惑商讨。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我把它们设置为“知识竞赛”的不同题型,即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这正是遵循了《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目标。”

反思二:引导“竞争意识”,组织“合作学习”,营造出热烈而有序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群体更好地体验“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出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学活动。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他们深知“竞争与合作”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所以类似“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贴近了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促进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是现在,语言的学习,大多是在大班教学中进行的,“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易于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当然,在一节课里学生是无法完全学会“主动学习”的。这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体验、体验、再体验的。

反思三:学生在“做中学”“用中记”,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地学习空间和时间,不要“包办”。

这节课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将“宾语补足语结构”的功能,构成,用法一一整理出来,并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学生在这些“领悟”知识的过程中,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这时教师不能“占用”学生“思考”时间,不能急于“消灭错误”。就是因为这些“错误”才促使学生再次深入思考,再次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反省自己的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中华中学

邮政编码: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