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试析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创新

王林平

四川蓬安济渡职业中学王林平

【摘要】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组织;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47-01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组织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管理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一、体育课程教学需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组织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管理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组织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将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根据体育新课标的理念,体育教学组织创新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有选择地学习竞技运动的项目。有些项目要进行改造和简化,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地创新和发展,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在学习体操时,如果我们只是为学会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传授动作技能,如果我们瞄准为健康而学体操,那么就是既学动作又学锻炼方法,而且课中还要想着进行锻炼。

二、教学组织创新需注重教学改革

1、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组织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2、关注教育因素的多样化。

第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趋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趋向于师生关系,有的趋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趋向于教学内容,有的趋向于教学安排,有的趋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第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第三,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人文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妥善处理几种教学关系。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就能理解处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许多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

第三,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而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强烈的创造意识,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初中生的发展,从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