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综合征的病因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ICU综合征的病因与护理对策

丁锦珍

丁锦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261-03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手术患者因病情危重收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尽管监护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员、严密的监测、整体化的治疗护理,仍有患者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称之为ICU综合征。本文将通过对ICU综合症的病因、护理对策等方面来浅析,希望对以后研究ICU综合症起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

ICU综合征是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也称之为ICU精神障碍、ICU谵妄等。

一、ICU综合征产生原因

ICU综合症是在ICU环境应激以及可以改变脑功能的因素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病因较为复杂。

1.个体因素

1.1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ICU综合症发生的因素。本症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更易发生,老年患者在ICU监护中更易发生。

1.2疾病及相关因素的原因:任何引起脑功能改变的因素均可导致谵妄的发生,既往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有药物依赖的患者更易发生此征。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多瓣膜置换患者高于单瓣膜置换患者,且心脏病愈严重,ICU综合征发生率越高[2]。另外,由于术后并发症多,病情危重,患者在ICU留滞时间越长,与外界隔离的时间越长,ICU环境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刺激也越大,患者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也就越多,发生ICU综合征的几率也就越大。

2.特殊环境因素

2.1视、听觉紊乱: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ICU噪音污染主要来自于谈话,监护仪报警,呼吸机,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听力负荷加重,导致患者产生高度的焦虑,烦躁。国际噪声协会规定[3],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和影响睡眠。

2.2限制探视:监护病房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

2.3信息缺如:监护室患者缺少外界信息,另外,有些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均可因信息缺如而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

2.4限制活动为了防止导管和引流管移动或以外拔除,通常固定患者的双手,若没有向病人解释清楚,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

3.药物因素

在ICU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某些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脑功能,而导致他们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如麻醉药(丙泊酚、利多卡因);镇痛药(枸橼酸芬太尼、盐酸哌替啶、吗啡);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咪唑类、碳青霉烯类、抗胆碱能药、抗高血压药、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不齐,当静脉滴注速度达到4mg/min时,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谵妄等精神症状[1]。

4.手术因素:

直接进行脑手术或手术后伴有脑血流减少、血管栓塞、进行开胸手术的病人或开胸术后伴有低心输出量症候群、创伤或大手术后伴有高热、大手术情况时间过长都可导致本征的发生。术后持续低氧血症、低血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也可诱发本征。

二、ICU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主要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具体有以下症状:

1.谵妄最为常见,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言语错乱,幻听或幻视,感觉人在空中漂浮。

2.思维紊乱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联想过程障碍,如思维破裂等;另一种形式是妄想等。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

3.情感障碍、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判断力障碍除少数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外,多数表现为情感抑郁,严重者可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罪恶感,并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等。

4.行为动作异常行为动作表现多种多样,如乱喊乱叫,撕衣毁物,打骂人等。

5.智能障碍老年患者在ICU监护中(或后)发生的痴呆,属智能障碍范畴,也是本征的表现之一。

6.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答非所问等。

7.疲倦、嗜睡、意气消沉、害怕、被害念头、敌意。

8.其他症状如失眠、头痛、便秘或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三、护理对策

1.严密观察病情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指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2.改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温度18~22℃,湿度50%~60%,保持病室安静,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尽快消除报警音,避免造成紧张气氛。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能对有关数据、图像、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与处理,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4]。当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4.加强护患沟通

4.1语言交流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感情上激发患者[5]。护士应告知麻醉初醒患者他已在监护室和手术完成情况,对清醒患者介绍环境及监护室工作特点。

4.2加强非语言沟通心理学家指出[6],信息交流=7%言语+38%语调+55%面部表情。对于因带呼吸机或气管切口不能使用言语交流的患者,要使用手势、写字板、实物照片、会话卡等保证能与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及时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5.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适度地开放ICU探视,可让患者得到家属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6.舒适护理

6.1及时有效地镇痛54%术后患者的疼痛比护士想象的严重的多,92%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7]。

6.2保持体位的舒适给予合适的卧位,适当的垫衬,必要的翻身按摩并肢体活动,减少患者的不适、烦躁。

6.3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对危重患者限制活动的措施被称为“保护措施”。对于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忌使用约束性治疗,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

6.4避免暴露隐私尽可能减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

7.音乐疗法

ICU术后患者实施音乐干预后证明ICU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感情、情绪平静,并减轻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可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8]。

8.提高ICU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ICU护士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之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敏锐的感知观察力、准确快速的记忆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捷独立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语言修养、温柔的性格以及工作要有灵活性和健康的身体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ICU患者[9]。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珠.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刘喜梅,心脏外科ICU综台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解放军护志,1996,13(1):15-16.

[3]姜琳,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人文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2724-2725.

[4]渡连淑子,张淑琴,对接受医疗仪器治疗患者的评价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3):130-131.

[5]关靖宇,林秀英,狄桂萍,护士与昏迷患者语言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7-268.

[6]吴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33-34

[7]张代玲,病人自控止痛泵术后镇痛的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51-53

[8]张琰,韩斌如,王欣然,应用循证护理对ICU术后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21(4):19.

[9]肖韶玲,李春雨,肖灵芝,多元文化护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4):11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