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基层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谭萍

谭萍(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中心卫生院重庆开岳溪405404)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加以理解及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据统计中国人口目前已进入老年化,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广泛关注,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给基层卫生事来带来了莫大的挑战和压力。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心理对策

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中,其中有60%以上是老年患者,这些老年患者大多以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居多,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者有多种严重疾病并伴有部分重要的器官衰竭,我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并对患者种种心理进行分析,主要存以下心理问题:

1紧张焦虑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性绪反映,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引起此情绪常见于: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患者对目前疾病情况和预后不了解;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对现存症状过余夸大;疗效不明显;担心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有的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担心无人照顾等等。

2行为退化

退化或称幼稚化,即其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退回到婴儿时期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所作所为视是否有利于自己作为出发点,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依赖性增强,自我感觉异常,像小孩子一样多变,无所适从。

3猜忌多疑

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方法,缺乏根据的猜想,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病人总担心误诊,怕吃错药、打错针;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病情,觉得自己的病情加重,将不久于人世;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担心生病后遭家人嫌弃等等;易自怜自弃,坚持己见,不愿听从他人指令,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4孤独无助

由于患者离开了家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有些老年患者丧偶或者子女不在身边,家人对他不够关心重视,有些患者由于生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自感无助于家庭和社会,感到孤独和被遗弃,甚至情绪忧郁而萌发轻生的念头。

5丧失自我价值感

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身体机能日渐下滑,反应迟钝,对外办适应能力弱,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加之病痛的折磨,表现得沉默不语,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有的老年患者因自感失去价值不被尊重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表现得异常愤怒,常会因一些小事而大发雷霆,对医疗护理质量极不满意,常常挑医护人员的毛病等等。

针对以上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善于观察,抓住病人主要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

(1)老年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较为常见

首先我们医护人员要有一个乐观向上的态度、乐于助人的精神,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迎接他人来住院;以和蔼礼貌的语言为病人介绍院内环境,住院的规章制度,以及住院医生及护士的基本情况,帮助他尽快熟悉院内环境;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使病人感到受重视、尊敬;在医疗保护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了解病情及检验结果,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阐明病情,需要注意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以及不良行为会给疾病带来的不良后果,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行为退化的心理护理

常言道:老小老小,越老越小;首先我们要理解老年患者存在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一些自私行为,不要加以批评指责,用合理的方法和善意的言语进行引导,做到微笑服务;对有所进步的患者要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变他们的依赖心理,逐步完成角色的转换。

(3)猜忌多疑患者的心理护理

针对此类病人,医护人员需要有百般的耐心与包容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问题所在;对患者的询问与质疑,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用简单易懂并具有说服力的言语,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进行简要介绍;让疗效显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增加其它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多介绍患者主治医生的高超技术,让其产生一种信任感与安全感,打消患者的疑虑,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4)对于孤独无助的患者

在老年患者中,这种心理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成为患者可信赖的对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的家人亲友多探视;对“留守老人”,护理人员想办法联系他们的子女,多打电话关心问候老人,让其感受到家人无时不刻的支持和关怀;同时让患者之间多进行交流沟通,互帮互助,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对于丧失自我价值感的患者

对于具有此类心理问题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他们加倍关心,如处理不当,患者会走向极端。对于沉默寡言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先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他们先前的一些兴趣及爱好,与他们交流时,多提及一些他们比较关心的人或事,打开他们的话匣子,鼓励其多与周围的病友聊天,看电视,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户外活动;对于易怒、性格急躁、爱挑剔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理解、宽容和忍让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合理疏导,用行动和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逐渐地改变态度、转变思想,使其保持愉悦良好的心态,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6结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社会对疾病的影响与转归,我们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改变,我们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尊重、理解、同情、体贴老年患者,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关心老年患者,让他们感觉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调动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为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