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陆俊

陆俊

摘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必要性;内容和目标;策略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各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工具。文化因素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渗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二、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要想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样的方式,勇于创新,不断尝试,适时地并持续地进行文化渗透。

1.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1)词汇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想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luckydog(幸运的人),bigdog(大亨,要人),clever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doghashisday.(人人皆有得意时)。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说的“红茶”是英语中的blacktea而不是redtea,红糖是brownsugar,不是redsugar,blackcoffee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hand指的是“新手”,Helooksblue.(他看上去情绪低落。)我们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引起交际误会。

(2)语法、句法的渗透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willplaywithdollsequippedwithpersonalitychips,computerswithinbuiltpersonalitieswillberegardedasworkmatesratherthantools,relaxationwillbeinfrontofsmelltelevision,anddigitalagewillhave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我们在理解英语长句时就要分析出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核心,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

2.创设交际情景,渗透口语文化

英语教师要设法营造英语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使用英语的条件。简单的英语问候如:“Howareyou?”可以用“I’mfine.”“Thankyou/Fine,Thanks.”来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还可用:“I’mOK.”“I’mallright.”“I’mnotverywell.”“Ifeelterrible.”等。在分发作业时,教师可说“Hereyougo!”(你自己来拿)代替“Hereyouare!”还有“Noway!”(没门),Ididit./Gotit.(我得到了/我做到了/我成功了),Toldyouthatso.(早就告诉过你),Justkidding.(只是开玩笑),Youcanmakeit.(你能行)等常用的口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说,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结合多媒体,拓宽渗透途径

多媒体教学已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听英语广播,观看原版英语电影等形式,直观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英语听力水平。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第六册Module6Understandingeachother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影片《刮痧》,让他们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英语学习的探索。

4.布置研究性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倡导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适时地布置一些实践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外国文化。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课题,制定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最终呈现研究结果。还是在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第六册Module6laughterisgoodforyou时,笔者让学生以4、5个人为一组,分析比较中国式和西方式幽默的异同。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英美两种幽默文化的了解,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也不可能学好语言。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戴凡.文化碰撞[M].上海:上海外教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邮政编码: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