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夜尿频验案1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针药结合治疗夜尿频验案1则

王俊儒1高其芳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摘要:夜尿频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王季良老师临床施治,辨证明确,灵活运用针刺和中药的治疗方法,标本同治,疗效显著。现举临证验案1则,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针药结合;夜尿频;验案

王季良,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中医世家,翰林之后,津门名医王云翮之子,自幼秉承祖训,受家学熏陶,饱读中医经典,行医30余载,精于理论且善于临床,喜方药而善针灸。王师临床针灸治疗尿频,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从王师临证学习,现将其验案1则介绍如下

孟某,女,汉,67岁,体胖,长期定居美国,喜食汉堡包、饮可乐,平素极少饮水,1月前受凉后出现夜尿频,约8次,尿常规示:尿潜血(3+),尿蛋白(2+),肾功能及肾脏彩超检查正常,曾予静点氧氟沙星1周,配合服用汤药7剂,未见明显好转。于2014年8月29日来我院初诊,刻诊见:尿频,量少而不畅,有泡沫,无尿急、尿痛,头晕,心悸,恶心,纳差,寐欠安,大便干,舌红,胖大有齿痕,苔厚腻,脉浮滑数。中医诊断为淋证(中焦湿热,下注膀胱),治以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处方如下:藿香12g,佩兰10g,陈皮10g,半夏10g,白豆蔻10g,厚朴10g,白茅根30g,马鞭草15g,荠菜花15g,车前草15g,秦艽15g,蝉衣10g,玄参10g,小蓟15g,仙鹤草15g,海螵蛸15g,六一散6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9月1日二诊,自诉夜尿减至3次,尿量增多且较前通畅,泡沫减少,大便日2次,纳寐仍差,余症明显好转,舌尖红,苔白稍腻,脉滑。复查尿常规示:尿潜血(-),尿蛋白(+)。考虑患者纳差,服汤药会影响其食欲,故停中药,予针刺治疗:头针取上星、百会、四神聪,体针取双侧外关、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腹针取建里、气海、双侧天枢、四满穴。以宁心安神、运脾化湿、通利水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用华佗牌0.30×40㎜和0.30×75㎜不绣钢针灸针,常规消毒,头针选用0.30×40㎜针灸针,斜刺进针;双侧天枢、四满穴,选用0.30×75㎜针灸针,向任脉方向进针,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至局部有酸胀感;余穴采用0.30×40㎜针灸针,常规针刺,用泻法,均留针30分钟,日1次,连续治疗7天后,患者自诉夜尿减至2次,复查尿常规正常,纳寐可,无不适症状。随访1月,无再复发。

按:夜尿频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可伴或者不伴有尿急、尿痛等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淋证范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尿路感染、尿道综合征等泌尿系疾病。淋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临床之辩证施治,当根据其病因病机,实则清利,虚则补益,虚实夹杂者,又当审其标本缓急而通补兼施。中医认为水液的正常代谢是多个脏腑相互协调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结果,《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经并行”明确论述了津液代谢与诸脏腑的密切关系[1]。《证治准绳•淋》曰:“淋病必由热盛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2]。朱丹溪亦云:“淋虽有五,皆属于热。”《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小便亦黄,甚则淋。”按阳明司天,初之气为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厥阴内寄相火,张隐庵:“阴凝于外,则阳郁于内,故民病热胀便赤诸证。”《气厥论篇》:“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可见湿热是淋证发病的关键因素。王师认为,本患者平素贪食肥甘厚腻,久而伤脾,脾虚生湿,郁而化热,从而出现湿阻中焦的症状。又因“湿性趋下”,内生之湿热下注于肾与膀胱,肾脏蒸腾汽化功能失常,膀胱开合失权,发为尿频。治疗上王师主张湿热同治,以治湿为主。中焦以芳香清化为主,方药选用藿香、佩兰、白豆蔻、厚朴,其中藿香、佩兰合用又有化苔之功,下焦以清热利湿为主,方药选用车前草、马鞭草、六一散,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正如李东垣所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白茅根、秦艽、蝉衣、荠菜花乃王师临床经验用药,有祛尿中蛋白之效,同时白茅根还能减少尿中红细胞,可谓一药双用,再佐以玄参、小蓟、仙鹤草凉血止血,诸药合用,使湿热既去,血有所归,共奏清热凉血,利湿通淋之功。王师考虑患者年龄已过“七七”,肾气渐虚,气化功能减退,证属本虚标实,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中药治标的基础上,后期的针灸治疗以治本为主,除对症常规选穴外,重点选用百会、建里、气海、天枢、四满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属三阳五会,为督脉之经穴,“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别走太阳”,督脉与足太阳经相通,针百会能达到升举收摄之效,使清气升则浊阴自降,以加强膀胱的约束功能。《素问•骨空论》言:“任脉为病,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溢干”。气海穴乃任脉膏之原,可温补下焦元气[3]。而任督二脉相接相通,故两穴相伍,可扶助肾阳,鼓舞膀胱之气化,而使小便固摄有常[3]。《针灸大全》曰:“虚损天枢而可取”,天枢穴隶属胃经,不仅能理气利水,还能通过对后天之本的调理,达到补虚培元,培土治水的作用[4]。四满穴是肾经、冲脉之交汇穴,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在下腹与冲脉相合。“冲脉为病,苦少腹痛,上抢心,有溃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脉经•平奇经八脉病》)。由此可见,四满穴有督膀胱气化开合,除湿降浊的作用,治疗尿频,疗效甚佳。

纵观本案,王师辨证明确,针药并用,独具匠心,从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发挥针、药各自优势,治实顾虚,各彰其法,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病案发人深省。笔者在此略抒浅见,望能抛砖引玉,以启后学。

参考文献:

[1]张景明,陈震霖.论津液与脏腑关系及其抗病御邪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01:13-14.

[2]李敏,王静.淋证溯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04:12-13.

[3]宋柏林,许广里,陈春海,张睿洋,白伟,丛越鹏,刘春禹.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3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06:507-508.

[4]刘丽莎,张微,彭晓华,赵敏,李瑛.天枢穴古今临床应用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