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喉切除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 1

全喉切除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金美子

金美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吉林延吉1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262-02

喉癌是呼吸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癌肿的1%-3%,位于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中晚期喉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全喉切除术[1]。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逐渐走向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我科收治的14例全喉手术患者行术前、术后整体护理效果满意,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共有14例全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51-74岁,平均住院28日

2结果

治愈12例,好转1例,并发咽瘘1例,均无其他并发症。

3护理体会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1)全喉切除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失去讲话的能力,因此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充满了恐惧心理,术前向病人说明术前用药及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及预后,说明手术后可以练习发音或用人工喉,来解决术后语言的交流。以满足病人的信息需要,使病人对手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积极的配合治疗。2)嘱附病人手术一周内不可做吞咽动作,以促进切口愈合,并要求病人术前备好纸和笔,或用手势来表达需要。

3.2术后护理

3.2.1全麻护理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术后6小时平卧头部前屈30度。全麻清醒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头部勿后仰、勿左右摆动,以免增加伤口张力,引起伤口出血。

3.2.2出血的护理应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伤口出血,在不妨碍呼吸的原则下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并立即通知医生,喉部手术后大出血可窒息死亡。

3.2.3心理护理喉癌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吸痰时所带来的痛苦,加之无法用语言沟通。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烦躁、易怒心理。关心、体贴、理解病人,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积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4气管切开护理保持室温18-20度、相对湿度50-60%。湿化气道、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充分湿化气道:喉癌患者术后痰多、粘稠,加之疼痛,不易咳出。实验证明: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合理的湿化气道可以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湿化气道的方法有3种:(1)气管内滴药每1-2h气管内滴药,每次0.5-1ML。药液的配制:生理盐水100ML+碳酸氢钠20ML+地塞米松5mg+小诺霉素30mg+靡蛋白酶4ku。(2)雾化吸入利用气能超声波的声能为动力,将湿化痰撞击成细微颗粒悬浮于气流中进入呼吸道,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雾化吸入药液的配制:生理盐水30ML+小诺霉素30mg+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ku,2次/日-3次/日。(3)湿化纱布的覆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均匀洒在覆盖于气管外的湿化纱布上,定时更换[3]。

2)有效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应小于气管内径的1/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宜轻柔、由深至浅,左右旋转边吸边退,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3.2.5套管的护理气管套管内套管每6-8h刷洗消毒一次,内套管取出刷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外套管内分泌物干结,内套管不宜再放入内套管内。内套管消毒方法:1:100生物酶浸泡10分钟,污物变干用1:50生物酶浸泡20分钟。取出用小试管刷在流水下刷洗干净,再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30分钟。取出后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插入外套管内。

3.2.6饮食护理喉癌术后留置胃管时间为10-12天。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必需通过鼻饲供给机体所需营养,维持生理需要及酸碱平衡。为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鼻饲饮食显得非常重要。鼻饲管的选择:对组织刺激小,不宜变质的硅胶鼻饲管。鼻饲液宜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宜消化的流食。鼻饲液的量及次数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平时的消化吸收功能及饮食习惯于家属协商而定。每次鼻饲前吸进套管内痰液,患者取半卧位或座位,确定胃管在胃中后,用注射器注入20-30ML温开水,再缓慢注入鼻饲液,最后用20-30ML温开水冲入胃管,以免鼻饲液堵住胃管。

3.2.7口腔护理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术后3d内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4次/d,术后第3d起经常用朵贝尔液或1.5%双氧水含漱、刷牙。

参考文献

[1]黄造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2-507.

[2]黄微.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的护理探讨[J].重庆医学,2002,12(31):12.

[3]徐文芳.循证护理在气管痰痂防治上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