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激发与教学同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兴趣激发与教学同步

陈海艳

陈海艳河北省承德县六沟高中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乡村小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不必说会学,就是学会都是十分困难的.要使学生会学,教师首先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肯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认真刻苦地钻研数学;学习才有动力,并在逐步的探索学习中从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时候,我设置了以下这个情景题: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要在圣诞树上挂上巧克力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朋友,圣诞树的最上面一层挂1颗,第二层挂3颗,第三层挂6颗,以此类推,每一层所挂巧克力的颗数构成等差数列,这颗圣诞树总共二十层,问:我们一共要挂多少颗巧克力?当时刚好快过圣诞节了,大家一听要做圣诞树,顿时来了兴趣,和同桌开始了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为“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

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