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

刘界江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武昌客服分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电力是支撑信息化时代各项社会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能源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基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化,“电力营销智能化”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中笔者通过与传统店里营销模式对比,提出一种实现电力供需双方互动的智能化电力营销体系,阐述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体系

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速发展,导致社会中大量行业传统的运行方式发生改变,其优势极大地颠覆了现有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模式。而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基础能源,营销模式却严重发展滞后,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促使我国的电网体系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已成必然。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电力营销体系需要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进行改革,并通过不断的尝试寻求符合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营销手段。

1、电力营销智能化的必然性及优势分析

1.1电力营销智能化的必然性

现阶段,智能电网构建是建立在供电企业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这必然颠覆传统的产、销、管模式,其突出特征是区别于传统电力营销手段中对用电主体信息采集、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等,整体上构建一种共享、双赢的创新营销模式。

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两个层面分析,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必然推动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建设,究其原因,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电力产业运营资金,如通过客户知识管理子模块实现信息的归类、整理、使用,从而规避了人工数据采集的周期长、费用高、错误多等缺陷,另一方面,智能电网环境下提供了完善的双向通信机制,通过自动采集电力用户的信息,构建营销模型,实现整个电力市场的有效管理和风险规避,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将客户纳入到电力供需规划的行为,从而根据终端配置参数提供最佳的供电方案,实现供求双方的良好互动。

1.2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优势

相对传统电力营销模式而言,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智能化电力监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在运行上完全区别于人工模式,这一点在数据方面尤为突出。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下,人工对用电数据的统计本身就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不能满足实时数据统计需求和精确度,而智能化体系基于电网运行中的电力负荷管控,完全满足了电力管理中对电力用户各类数据的精准需求,并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第二,智能化数据通信。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下,基本属于供电企业向用户的单项服务模式,从市场角度说双方地位是不对等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运转下,用户可以通过电力营销智能化平台查询相关信息,如用电量、电价等,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通信速度,将数据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第三,智能化数据处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系统功能优势,摒弃人工数据处理分析的弊端,电力营销数据可以更精准、逻辑性更强、预测性更科学,同时也为智能电网的负荷管控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第四,智能化负荷控制。智能电网系统本身利用网络化的优势,可以实现故障检测、警报、排查,针对各类营销数据,可充分发挥功能性软件的智能分析优势,体现出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等功能。

2、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优化措施

目前,我国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设计主要包括了五个部分,分别是用户知识管理模块、负荷管控模块、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以及客户资源评价模块,其中,“知识管理功能”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换而言之,所有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中的数据必然流经用户知识管理模块,实现集中化处理和一站式管理,最终反馈给负荷管控模块。因此,单纯地从“优化”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客户模块部分,优化体系的具体措施可从三个方面展开。

2.1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优化

前文中阐明了电力能源属于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就表现在它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基本是同时完成的,这种缺乏实体商品一般属性的特征,往往成为客户信用风险的负面影响来源。通常,传统电力客户信用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即无法在风险出现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所采取的事后处理机制,主要是欠费追缴及罚款措施,即便引入法律效力也往往存在被动性。而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可以构建有效的事前预警机制,如结合偷电漏电、欠费拖费等数据,提前进行电力营销策略的调整,以此来保护供电企业的利益。

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需要结合本地用电用户的大量数据,构建科学的统计模型,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平衡的前提下展开。

2.2客户关系管理优化

事实上,“客户关系”是智能化电网环境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新增变量,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客户行为的价值。传统电力营销工作中针对客户的“信用评价”往往是定性模式,即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这其中缺乏信息和数据的过程量参与,并不客观和公正,很容易掺杂评价人员的主管意识。

相应的,基于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实现信用等级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以“人机结合”为基础,可以实现客户信用评级的定量分析,从而有效地分解优质客户。

2.3客户资源评价优化

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中对于客户资源的评价依据是“电费缴纳”,缺乏差异性开发根据,所得到的用户信用风险决策也并不科学。例如,用户一次性交齐所欠电费款项,与按时按量缴纳在结果上是一样的,但对于供电企业的稳定性而言却影响很大。通过对客户资源评价的优化,建立起供电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分阶段进行用户信用考核,能够引领用户逐渐改善自身的信用水平,促进电力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电力营销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电力营销观念的转变不仅是电力营销过程中不合理的思想进行改善,也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相应,能够确保电力供需双方主体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力资源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导致其在社会中拥有较为特殊的地位,造成部分电力企业存在垄断经营的思想。而通过电力营销观念的改革,则可以改变这一思维定式,让我国的电气企业由传统的垄断经营转变为主动经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优秀的电力企业管理经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电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从而促使电力企业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究其根本,电力需求管理主要利用不同的技术来改善电力系统的各项工作模式,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在社会的正常使用。就目前阶段,我国的电力需求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不能较为高效的处理日常的事务。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我国电力需求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即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电力需求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参考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理念,并且结合我国电力行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我国的电力营销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通过对传统的营销理念进行转换,一方面可基于先进的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实现成本压缩、效率提升和质量改善,另一方面,改进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加强企业员工的个人专业素质,加强电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提高员工对于电力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我国电力资源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司洪波,陈海燕.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6,(20):167-168.

[2]徐靖.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探究[J].低碳世界,2016,(17):113-114.

[3]芦伟,董洁,赵丽新,马焕成,陆先菊.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02):287.

[4]李孟孟,李峰等.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体系的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