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资源研发效率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我国科技资源研发效率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文波

张文波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上海市200050

摘要:随着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资源的管理与协调将更加困难。因此,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确定科学的投入产出规模,通过控制“规模递减”的规模,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最佳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关键词:科技资源研发;效率监测;影响因素

前言:科研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我国的科研总体实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进行科研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科研发明,但是对于科研项目的总体管理存在着很多困难。这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项目监测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进而实现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破解科研项目管理的难题,提高管理的质量和科研效率,促进科技进步。

1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1.1科研项目阶段的非线性关系

由于科研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主要分为需求立项、执行、结束和评价四个阶段,科研项目具有阶段的线性,是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来完成的,但是各个阶段是非线性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决策的自主权利。

1.2管理者与项目成员之间的正向不对称关系

科研项目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都不一样,可以说是各司其职,而责任人不一定了解所有人的工作内容,这就表明研究人员本身具有更多的决策权和发言权,责任人的管理虽然是针对整个项目,但是管理起来要尊重个人的想法。知识的反向不对称给管理者树立管理权威、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带来很大的难度和困难。

1.3科研管理项目具有创新的特点

科研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发明、发现及推广应用等均属于项目的创新成果。在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时,加强创新管理,灵活运用反应机制,对于智力系统的应用具有较好促进效果。

1.4科研项目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比较大,由于科研本身就是一项探索性的工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不能够对未来的事物进行界定,同时对于客观事物也很不确定。所以,科研的后果很难预料,存在着失败的风险。

1.5管理工具的软性

科研项目管理起来非常的困难,主要是由于探索的本质,不能够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尤其是项目研发的进度、预算以及计划和控制等都存在着变更的风险。

2科技资源研发效率监测要点

2.1建立矩阵式的科研管理模型

为了充分的发挥项目和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建立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强矩阵的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项目负责人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集聚资源,提高沟通效率。另外,为了提高项目的科研效率,要将负责人和原来的研发部门相脱离,这样才能够全心全意的搞科研项目,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项目研发的投入成本。

2.2加强建立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

“团结才是力量”,因此,要提高项目团队的凝聚力,这就需要建立和谐的内部沟通机制,能加强负责人和项目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解除疑惑。所以,项目责任人不仅是领导,而且也和团队的成员成为工作中的战友和朋友,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具备人格魅力,能够得到大家的赏识和钦佩,及时的解除疑惑和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2.3做好权力分配工作

权力的过于集中难免会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因此,在项目负责人制的基础之上,应该更好地分配权力,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对于资金和时间等资源条件不能够过分的约束和绝对的限制,要以项目为中心,要求项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权力,提高全队的工作积极性。

2.4要积极的进行风险的测评

任何的项目科研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项目负责人制的科研项目管理也应该注重对风险的预算,避免措手不及,应该通过前期的考察、调查和搜集资料,加强对风险因素的管理,控制一些技术风险,通过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做好风险预测,加强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进项目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2.5完善监督保障工作

只有加强监督和保障工作,才能推进科研项目的开展,因此,要推进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确保对科研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比如说定期对科研结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当阶段性工作完成之后要积极的进行文件归档,加强监督,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得项目负责人能够及时的了解工作动态,制定科研计划。

3科研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以瑞典哥德堡东部地区为例,发现区域经济水平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并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盈利水平是可持续创新商业模式的前提,因此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将间接提高创新效率。在研究中国省际创新效率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技术投入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率;类似的结论研究中得到再次验证,其利用2003—2011年省域创新效率面板数据发现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区域研发创新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往往直接与财政预算内拨款挂钩。

3.2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产业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结论存在较大的争议。以江苏省为例,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促进作用,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创新效率呈现收敛趋势;以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没有证实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显著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在浙江省的研究中也发现产业结构状况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很复杂,无法得出是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由此,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然而,科研的定位就是着力解决地方、行业、企业生产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反过来作用于社会服务方向和服务水平,间接提高其创新效率。

3.3区域人口素质的影响

人口素质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例如在分析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发现人口素质及区域经济差异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创新效率;类似的,以陕西、宁夏等9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为样本,发现劳动者素质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省域的技术研发效率。除了创新领域,人口素质的正外部性还体现在其他效率方面,如采用非参数回归技术发现人口素质对于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效率同样产生积极影响。

3.4企业技术溢出的影响

行业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相关。验证了产业结构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有关,即当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越高时,省域科技创新效率也越高;创新能力基础是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的高技术企业与区域科技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社会服务对象主要是行业企业,但行业企业并非被动接纳高校的科研服务,反过来也会影响科研活动,换言之,企业同样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在针对美国企业的研究中发现,盈利能力与区域高技术企业也存在关系。

结束语:

由于科研项目具有阶段的非线性、知识的反响不对称性、计划的有限性、运作的风险性和管理工工具的软性等特征,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质量和效率,要积极的进行风险的测评和监督保障工作,进而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制管理模式的优势,提高项目科研的效率,促进我国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加速度。

参考文献:

[1]许盛,李国俊,张翼飞.项目负责人制度在青草沙水库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7,15(7):56-57.

[2]陈伟锋.浅谈双项目经理制在港尾铁路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6(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