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探讨

唐友攀

唐友攀

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邮编:618100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7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无特异性,经综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应进行常规的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相关的检查,从而便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高预后的效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具有相关性的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种类型[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着密切关系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本研究对我院在2014年-2015年间诊治的7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7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37-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5.3)岁。发病高峰年龄在38-57岁之间患者59例,占79.7%。患者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但肝区表现出不适或胀痛,肢体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40.5%),高血脂症患者47例(63.5%),冠心病患者10例(13.5%),高血压患者28例(37.8%),伴肥胖症患者69例(93.2%)。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和药物性肝病等其他肝病。

1.3诊疗方法

1.3.1实验室检查

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人体学各项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测量动脉血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ALT、AST是否升高)、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等。入选患者临床资料显示超声检查均匀后不同程度的改变,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高于正常值,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并且餐后血糖值也高于正常值,同时伴有糖尿病和特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1.3.2治疗方法

在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对伴随疾病进行治疗,去除致病因素,纠正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体征饮食,纠正代谢紊乱,保肝抗炎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和空腹血糖(BG)的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患者检查指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74例患者机体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具有相似性,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广泛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4]。脂肪肝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在发病时无表现症状,特别是轻度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演变为非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要每隔半年检查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血糖和肝功能,从而便于早发现,早治疗,阻止肝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在出现异常时,临床的主要表现是ALT、AST升高,超过上限,但是在检查时特意性和敏感性都没有显著的特征,而在临床检查中发现一些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出现上升的情况或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测中,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对临床的诊断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肝组织学发生改变时处于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时期,因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前提是改善患者的IR,防止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终末期器官病变,通过治疗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延长患者的生命。此外,治疗的目的还要减少肝脏脂肪沉积,避免遭受“二次打击”导致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和肝功能失代偿[5]。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占40.5%,高血脂患者占63.5%,高血压占37.8%,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针对存在的不同危险因素治疗外,还要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时,对于伴肥胖患者,要嘱咐患者控制饮食总量,坚持运动,促使机体消化及利用机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在控制体重的情况下,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血脂紊乱的情况。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降压、改善冠脉循环的治疗。对于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在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降血脂治疗。为防止降血脂类药物引发肝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在5%250ml葡萄糖中加入易善复10ml,静脉滴注,1日1次,使用2-3周。对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患者,在5%250ml葡萄糖中加入30ml甘利欣,静脉滴注,1日1次,使用2-3周。从而改善肝功能,调节脂肪肝。此外,抗氧化剂在治疗中能够保护细胞结构,使细胞结构不被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北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能够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抑制作用,对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起到阻止的作用,并且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要进行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相关的检查,从而便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高预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卞华,张林杉,颜红梅等.利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评估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状况[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1):960-965.

[2]周小莉,何兰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12):914-918.

[3]王晶晶,李欣,刘洪满等.浅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J].临床内科杂志,2015,(5):303-305.

[4]高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7):533-536.

[5]孙婉璐,曹海霞,范建高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9):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