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 1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徐波张安东

徐波张安东(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229-01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药疗法专家经验张丽君

黄褐斑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增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和促进黑色素的沉着堆积是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其主要病机。张丽君教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不仅擅长治疗妇科诸疾,在妇女常见病黄褐斑的治疗上也有独到的见解。笔者跟随张教授临床侍诊,幸得其谆谆教诲,受益匪浅。现就张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病案:王某,女,25岁。初诊时间2009年11月,主诉面部黄褐斑三年余。伴月经经期延长,行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前三天滴沥,小便微黄,大便干,食可,眠可。舌红苔白,脉弦涩。

处方:虎杖10g,白芍10g,山茱萸10g,炙甘草15g,泽兰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野菊花10g,凌霄花10g,玫瑰花10g,月季花10g,马齿苋10g,金樱子10g,山药30g,菟丝子30g。

评按:女子以血为本,张老师认为该患者黄褐斑主要责之于肝,正如《张氏医通》所言“面尘脱色,为肝木失养”,亦与脾肾功能紊乱关系密切。观其脉症,经期延长,滴沥不尽结合脉弦可知为瘀血阻滞冲任,经前乳胀为肝络失养,因肝经循胸胁过乳头,足厥阴肝经支络过乳头,小便黄大便干为肝阴肝血不足,津血不得濡润。“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尘脱色”“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如漆柴”。(《灵枢》)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薰灼阴血,阴血不足则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若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上乘面部泛溢肌肤而发病。“黧黑斑者,水亏不能济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外科正宗》)肾藏精,为水脏,肾水亏不能潜敛相火,相火妄动,津血暗耗,不能濡润于颜面,而枯萎发斑。另外,脾气虚衰不得潜镇迫使脾之本色外漏,发在面部而成黄斑,脾阳虚阴寒内盛水湿不得温化聚饮成痰,循经郁遏面部气血发病。病机主要为厥阴风木之脏气血失和,故治疗宜益肾补肝,化瘀活血。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开篇便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指出具体的治法“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调之”方中白芍酸敛,山茱萸酸涩,凌霄花酸寒,金樱子酸平;虎杖苦寒,泽兰苦温,桃仁苦平,野菊苦辛;玫瑰花甘苦,月季花甘淡,山药甘平,菟丝子甘辛。本方充分发挥了治肝补脾之要妙,酸味入肝,补肝体,补其本味,助用苦药入心法可清心火而护肝阴,补心血而养肝血,甘味药入脾可补脾健脾,“损其肝者缓其中”就是这个道理,方中较大剂量的炙甘草就是培土荣木的意思。当归、白芍入肝经补血行血,桃仁、红花入心经活血化瘀,金樱子、菟丝子入肾经补肾涩精,此为阳中求阴。更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桃仁红花辛甘化阳,山茱萸敛厥阴之阳,炙甘草温太阴之阳,诸药相合,使肝血得补,脾运得健,阴阳可平,肾精充盈可制火,肝血上承能华肉,阳火得清泻,斑黑便自消。

体会:本方最大的特点是用了红花、野菊花、凌霄花、玫瑰花、月季花五种花同用,五花气味芳香功可悦脾开胃,化湿祛浊,行气活血;花色多红,取象比类,红入血分,途捷效显;花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主升主外,引药上行。其中红花和凌霄花最能体现治法。《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养血。”“凌霄花,……且补阴甚捷,盖有守而独行,妇人方中多用”。《本草纲目》“凌霄花及根……去血中伏火”。王某坚持吃药,面部黑斑渐淡,肤色红润如常。张老师还认为花类药物甘平质润,是很好的食疗美容材质,用作药物自然效宏力专。在临床上对于由肝失疏泄或肾精不足或血瘀不通的黄褐斑,老师根据辨证常用本方精神或直接化裁本方,每每收到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