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提问式思考教学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初中政治课堂提问式思考教学方法初探

杜付东

杜付东(河北省大名县西魏庄乡未城中学056900)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所引起,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意义。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为恰当的提问可以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的提问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因此会不会提问对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政治课课堂提问时,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

一、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里所强调的“中心”是指以学生

为中心,尤其是“学生的动”这个中心。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首先使学生“动”起来,否则课堂是一潭死水。学生的“动”包括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只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只有当学生通过自我的思维活动,解决了某个问题后,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觉悟。为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看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因而必须注重他们的主体性品质。如教初三政治“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这一框题时,为培养学生主体性,我改变过去那种依照课本直截了当地讲述青年历史责任的单向授课方法。首先提出“不同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接着提出下面两个问题:①革命战争年代有志青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②当代青年怎样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要注意适时及坡度

(一)适时。适时是指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例如在理解民主的本质含义时,有的学生对世界上是否存在绝对的超阶级的民主存有疑惑,我便这样启发学生: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在阶级对立的情况下,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世界上是否存在全民的,超阶级的国家?”学生通过回忆有关国家的本质含义,在教师的点拔下,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解除了思想上的疑惑。为此,教师的点拔要点得准,点得妙,点在关键处。只有当学生的思维火花上下跳动,跃跃欲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时,再加以点拔,才可谓点到好处。

(二)坡度。坡度是指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歌德语)。教师的发问必须新颖而又恰到好处。问题提得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问题提得太易,又缺乏思考的余地。“聪明的问题”犹如悬挂在适当高度的桃子,既不可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如问“什么是民族?”太浅,不如问“如何理解民族的含义”深刻;问“民族和种族的关系如何”太露,不如问“中国和日本属于同一种族,为什么却分别属于不同民族”那样新疑含蓄。这样学生每想出一个问题,就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形成浓厚的兴趣,而兴趣一旦形成便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这样的问题,既能面向成绩好的学生,也能照顾成绩差的后进生。

(三)课堂提问的形式。课堂提问形式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笔者这里只谈其中的三种形式。

1.材料法。采用这种方法提问,要求教师事先精选材料,所选材料要新颖,能反映所要论述的知识点。选材时,可以选一组,也可以选二组或二组以上。如讲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和斗争”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材料提出问题:

2.故事或案例法。先讲故事或案例,然后就故事或案例所反映的政治理论进行提问。如印度狼孩的故事说明什么?某初二学生从小错犯起到走向犯罪的事例说明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

3.直接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内容简单明了的问题的提问,常见于概念的提问,某问题产生,包含的内容,所具有特征等方面。一般采用的疑问词有:“什么是”、“为什么”、“哪些”。如什么是生产力?为什义落后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三、提问要做到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促进中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步步紧逼,穷追不舍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将问题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