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与预防措施

陈枝锋

江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江华42540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治疗转归因素。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80例,治愈率74.1%,其中年龄≤50岁、女性、临床症状≤3种、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及劳动强度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与指标相反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劳动强度低等因素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劳动强度低等因素是患者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要加强防治肺结核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预防和治疗重视程度,并积极采用全程督导管理方式,以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关键词】肺结核;转归;影响因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factorsaffectingthetreatmentoftuberculosispatientsandtoexplorethe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08patientswithtuberculosisfromJune2013toJune2015wereselected,andthebasicsituationandthefactorsoftreatmentwereanalyzed.Regularlyaftertreatmentresultsof108patientswerecured,80cases,cureratewas74.1%,includingage50orless,women,andclinicalsymptomsof3orless,nopulmonarylesionshole,thesupervisionofthemanagementmodeforthewhole,theeconomicincomemorethan5000yuanandtheintensityoflaborislowcurerateincreasedsignificantly,incontrasttotheindexofpatientsrespectivelycomparativedifferencesa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orP<0.01);Theabsenceoflunglesions,themanagementstyleofthewholeprocess,theeconomicincomeover5000yuanandthelowlaborintensityaretheimportantfactorstoimprovethecurerateofpatients.Conclusionwithoutpulmonarylesionshole,thesupervisionofthemanagementmodeforthewhole,theeconomicincomemorethan5000yuan,lowlaborintensityfactorsisthekeyfactorinpatientswithcurerateincrease,therelevantdepartmentsshouldstrengthe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TBpropaganda,improve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importance,andactivelyadoptsthewholesupervisionmanagementmethod,inordertopromotepatientsdiseaseoutcome.

[Keywords]tuberculosis;Outcome;Influencingfactors;Thepreventionof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或称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一直忽视了结核病控制的某些社会因素及该病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导致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有效控制了肺结核在国内的蔓延[1]。不过,肺结核的转归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消除患者机体中的结核杆菌并不代表患者已获得临床治愈,因为感染肺结核的过程中,结核杆菌对患者肺部的损伤非常严重且不可逆,需要进行转归治疗。本研究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其治疗转归的相关因素,旨在为预防和治疗肺结核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10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18-79岁,平均(49.3±7.8)岁。

1.2方法:分析统计本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管理方式、经济收入、营养状态等,分析影响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患者转归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检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本组108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80例,治愈率74.1%,其中年龄≤50岁、女性、临床症状≤3种、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及劳动强度低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指标相反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本组108例患者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2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劳动强度低等因素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见表2。

3讨论

作为一种肺部传染性疾病,肺结核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乏力、倦怠、全身不适、烦躁、发热、心悸等,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相继出现咳痰、咯血、咳嗽、胸痛等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有研究证实,肺结核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咳血、不规则用药、吸烟及负面情绪等因素对其治疗转归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不超过50岁、女性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年龄大于50岁及男性患者,临床症状不超过3种患者及肺部病灶无空洞者治愈率明显高于临床症状较多、肺部出现空洞患者,同时,相比于经济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高及管理方式为非全程督导患者,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劳动强度低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相比于女性,男性的暴露机会更多而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较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可能延误了就诊时间,而且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疾病进展越深而规则用药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导致治愈率较低。同时,治疗初期患者一般存在较多且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转归[4]。

此外,本研究进行了影响肺结核转归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劳动强度低等因素是患者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这说明全程督导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促进患者规则用药和对疾病的管理,且较高的经济条件也是促进患者对疾病重视并积极治疗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强度越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越好,有利于疾病转归[5]。

由上述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可见,医院及基层卫生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全程督导对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及相关卫生部门应积极将全程督导的管理方式应用于防治肺结核的工作中,同时,政府及社会公益事业部门也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加强肺结核防治的宣传力度,并积极结合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建立健全社区医疗卫生网络。此外,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防治和督导结核病防治人才队伍,全面实施肺结核防治相关政策,为患者的疾病转归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无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为全程督导、经济收入超过5000元、劳动强度低等因素是患者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要加强防治肺结核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预防和治疗重视程度,并积极采用全程督导管理方式,以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1]金家昶.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进展与预防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53-55.

[2]杜建,徐彩红,杨应周,等.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复治肺结核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2012,7(7):523-526.

[3]俞志中,何亚群,刘茂林,等.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及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638-639.

[4]李智越,姜丽,王志强,等.62例老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9-160.

[5]赖静文,雷佩珊,何超文,等.影响初治肺结核转归的因素[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10):12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