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应用及优越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应用及优越性分析

王培龙

(山东省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科山东胶州266300)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应用及优越性。方法:择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单一药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认知功能训练。分析相关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病患HAMD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分数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为91.67%,P<0.05.经治疗发现,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病患治疗后PANSS分数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后分数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者,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开展认知行为训练,能够改善精神症状,提升病患对于自身疾病认知度和依从性,促进疾病转归,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裂症;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82-02

最近几年临床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1]。相较于普通群体,精神分裂症后自杀行为高出20倍。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既往单一药物治疗很难改善病患社会功能,且长时间服药的不良反应令病患依从性变差,进而加重抑郁反应。最近几年,心理疗法在精神分裂症者中行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对该群体开展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提升病患社会心理适应水平[2]。为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认知行为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卫生部最新提出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以及哺乳期、孕期女性[3]。入院时HAMD分数均为12分。男患者69例,女患者51例,年龄区间为18.52~51.36岁。患者家属知晓实验过程,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顺序,将病患随机平均分为观察以及对照2组,每组60例。两组病患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国药准字H20052562,

生产单位: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d,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患药物反应,通常剂量设定在20~40mg/d。

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细则为:(1)创建咨询关系:医护人员应当和患者创建咨询关系,本着自愿、理解以及合作的原则治疗。鼓励病患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以便了解病情,对重点内容进行合理化干预。30~60min/次。(2)确定咨询重点:指引病患意识到自身思维和认知方面的误区以及错误观念,指出问题所在,获得患者理解信任。(3)明确具体问题:鼓励病患说出对于特定问题的态度,并指引自我分析,后告知其多数人的认知过程,加以对比,病患通过这种方式,可意识到自身认知特殊性。发现思维错误地方[4]。(4)协助病患演练和模仿正确思维方式:利用演练和模仿的方法,纠正病患核心认知方式,并帮助其建立起新的认知方式。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后观察结果。

1.3观察指标

(1)分析治疗前后HAMD分数[5]。(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3)比较患者治疗后PANSS分数。

1.4效果判定

本实验使用HAMD减分情况,分析患者疗效。

痊愈:减分率为75.00%以上;

显效:减分率为50.00%~75.00%;

有效:减分率为25.00%~49.00%。

无效:减分率为25.00%以下。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00%。

1.5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2.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HAMD分数情况

治疗前,两组病患HAMD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分数下降显著,P<0.05.详细见表1。

表1两组病患HAMD分数比较(x-±s)

3.讨论

认知行为治疗(CBT)主要利用改变思维、行为和信念的方法干预患者认知[6]。以起到消除不良情绪以及行为的心理疗法。诸多文献证实[7],CBT能够降低精神分裂症者阳性反应,降低住院率以及复发率。此法可令病患对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加以认识,促进其以科学方式生活。提升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

本实验证实,经为期2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整体好于对照组,P<0.05.证实认知行为疗法较单一药物而言,能够更好的高改善病患抑郁状态。原因为:经行为治疗,病患对于自身疾病有了认识,降低因疾病所带来的羞耻感以及自卑感。提升生活信心,加强了与医护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沟通,令家属可以真正理解并支持患者。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病患治疗后PANSS分数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后分数观察组更低,P<0.05.证实就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虽说认知行为治疗并不能全面消除病患精神症状,但可以让患者接受自身症状[8]。接近正常人水平,与他人以及自身症状和谐共处,提升服药依从性,更好配合后续治疗,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磊,钱建军,田国强,等.不同药物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16-1819.

[2]李艳莲,熊爱莲,侯凌峰,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应用行为治疗的作用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430-432.

[3]施于超,焦玉梅,蒋良函,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5):497-499.

[4]胡萱怡,严国建,陈佳佳.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6):822-824.

[5]储文革,陈燕,赵兵,等.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6):394-396.

[6]郭志华,李占江,马云,等.短程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初步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6):331-338.

[7]盖万良.行为激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5(4):281-283.

[8]明永武,王淘,韩卫东,等.心理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7):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