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内科用药安全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浅谈心内科用药安全防范措施

李琴容

李琴容

(荆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心内科主要治疗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由于心内科疾病类型多,使用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给药方案较为复杂,因此,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对心内科用药安全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心内科;用药安全;防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原因,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或终身服药治疗[1]。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病情带来的危害不仅是疾病本身,还会因并发症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如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等慢性疾病。因此,心内科疾病用药种类繁多,治疗方案复杂,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本文对心内科用药安全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1导致用药安全的因素

1.1药品因素

心内科的药物种类繁多,因此,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药名相似,药品不同;二是药品外观相似,但剂量不同;三是药品外观相似,但药品不同;四是药品储存不符合避光、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阴凉处、凉暗处、常温8个储存条件,从而使药品效能下降,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2]。

1.2护士因素

1.2.1缺乏药学知识

护士缺乏相关的药学知识或未掌握的药学知识,容易对用药安全造成影响,主要方面是滴数、掰药、避光。一些心内科药物在使用时要控制滴数,如硝酸甘油、欣康、米力农等,以硝酸甘油为例,如果未控制滴数,滴注速度过快会导致患者的血压急速下降,出现呼吸衰竭,导致死亡[3]。掰药是一些心内科药物不能掰开服用,如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胶囊等,这是因为肠溶片外面有肠溶衣,这是防止掰开药物,药物刚进入胃内就被溶解,不能安全抵达肠道,从而影响药物药效的发挥,对胃粘膜产生刺激;而缓释片、控释片在掰开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迅速释放,不能达到缓释和长效的目的;胶囊在拆开服用后会食物保护功能,药物味苦、刺激性会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或被胃酸溶解,从而降低了药效,并且快速释放会使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容易导致药物中毒。硝普钠是心内科减少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硝普钠受到光照后,降解速度发生变化,一些护士不了解光照对硝普钠的影响,只注意滴数而未注意避光,从而对用药安全造成了影响。

1.2.2缺乏安全意识

护士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能有高有低,在临床工作中有“习惯性”工作方式,不按照规章制度实行,这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1.2.3业务技能不熟练

在临床治疗中,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静脉给药、肌肉注射、皮下给药、皮内给药、直肠给药及外用等方式,如果医护人员业务技能不熟练,给药时出现失误,给患者造成伤害。

1.3患者因素

患者因素也对用药安全造成了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几点:一是患者的依从性差,没有根据医务人员的嘱咐用药,服药无规律;二是患者忘性大,心内科患者的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口服药漏服的情况时常发生,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三是患者的认知能力差,随着医学的发展,药物不断更新,患者的医学知识有限,不能正确服药,影响治疗效果[4]。

2用药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对药学知识的掌握

护理人员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临床药学知识的学习,更新药学知识,提高辨别药名、剂型、外观等相似药品的技能,加强对新型药学知识的学习,改变药学知识滞后的现状,在临床用药前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途、用法、适用范围、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2.2护士培训分级,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护士入职之间不同,新老护士要采取一带一的方式,帮助新护士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能、给药方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在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执行药物治疗时,要保证看到患者服用药物入口。

2.3加强药品的管理

药品与非药品要分开放置;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性质互相影响的药物分开放置;药瓶标签清晰;药品放置按照有效期限先后顺序放置,要计划使用,定期检查,防止药物的过期和浪费;注意药品的冷藏、避光,储藏要符合说明要求;工作交接时要检查药品的数量及质量,防止积压、变质;高危药品要单独放置并有醒目标识[5]。

2.4加强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

责任护士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和副反应,特殊药物要做特殊交代,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与医生核对患者的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2.5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临床工作的“习惯性”工作方式是用药安全的杀手,心内科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设立质控监管小组、差错事故鉴定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发现存在不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时处理。对发生的用药安全、预期危害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患者身份的识别,按照固定查对。树立医疗风险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避免、控制风险。

3小结

心内科患者的发病情况多样,用药种类繁多,如果用药不合理,轻则降低疗效,加重疾病,重则发生不良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管理人员要加强用药的管理监督,及时发现用药安全存在的隐患,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管理,对存在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改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谨、自律,进行规范的操作,防止发生医疗纠纷,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丽珍.心内科临床安全用药的护理现况及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70-71.

[2]王娜,宋兴燕,赵华等.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1(Z3):28-29.

[3]胡东芳.心内科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9(12):4081-4082.

[4]武悦镜.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12(6):177-179.

[5]廖永红[1].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2081-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