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苏珏慧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市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MATT评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00例患者护理前后MAT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加速患者功能的康复,从而尽早出院。

【关键词】:骨盆骨折;临床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增多、家庭轿车的普及以及交通网络的完善,各种意外事故导致的骨盆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多[1]。骨盆骨折具有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且常伴随盆腔、腹腔脏器损伤和生殖泌尿系统损伤的特点,所以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预后情况较差[2]。及时患者提供有效的积极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为(36.5±10.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56例、跌落伤44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道,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合并脏器损伤者需要快速进行修补术,开放性损伤患者线需要进行清创然后行内固定,若骨折位移较小可以采用骨盆悬吊牵引。

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①急救护理:首先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输液;大出血患者需要给予止血处理,并固定骨折复位,避免血管损伤;同时通过各种检查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同时需要排查盆腔血肿、腹膜血肿等并发症。②基础护理:患者由于骨盆正常结构遭到破坏,需要尽快回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并根据病情状况进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术,术后叮嘱患者多休息,少更换体位,避免骨折错位[3]。③心理护理:盆骨骨折多出现于意外事故或意外坠落事故中,给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伤害,加上患者过于担心预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让患者之间多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对临床护理的配合度。④并发症护理:休克是骨盆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口唇、面色以及皮肤温度进行监控,同时需要给予补液、输血、扩容、止血等常规治疗措施[4]。膀胱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排尿困难等症状,若无尿或少量血尿,可以向旁观内注入生理盐水然后回吸,若注入量多于抽出量,可能存在膀胱破裂的风险;尿道损伤会引起会阴胀痛、血尿以及尿管难以插入的现象。因此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骨盆骨折可能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异常,加上卧床时间较长,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因此患者需要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多饮水、多食用新鲜蔬果,便秘者可以服用开塞露或缓泻剂[5]。⑤康复护理:术后2d可以进行上下肢的肌肉锻炼,避免深静脉血栓的船;术后7d可以利用牵引架进行无重力关节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术后30d可以去除牵引,利用拐杖行走;术后一个半月可以负重行走,提高康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MATT评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MATT评分标准为:优:步态正常、无痛、骨折块分离距离不超过4mm;良:步态正常、疼痛无法忍受、骨块分离距离4~10mm;差:步态异常、疼痛难忍、骨折块分离距离超过10mm。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患者护理前后MAT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盆骨折多为意外事故引起的,折断的骨块处于游离状态,并且由于肌肉的收缩可能导致骨折位移或关节错位出现,影响了骨盆环的完整性。目前临床多采用卧床休息、内固定治疗、下肢牵引以及骨盆悬吊等方式。目前临床中主要根据患者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状况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通过综合治疗方式来提高患者的疗效。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除了要做好方法中提到的护理措施之外,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术后切口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同人对于疼痛的耐受度不同,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是转移患者注意力或是使用镇痛泵;此外,在患者出院前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叮嘱患者在家休养期间要合理进行锻炼,同时要避免剧烈的体能锻炼与负重劳动;定期前往医院复诊,观察功能恢复状况,并且要叮嘱家属多鼓励、多关心患者,从而恢复平常心。

本次研究观察中,骨盆骨折具有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且常伴随盆腔、腹腔脏器损伤和生殖泌尿系统损伤的特点,所以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预后情况较差。及时患者提供有效的积极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100例患者护理前后MAT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加速患者功能的康复,从而尽早出院。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王倩.中西医护理结合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7):1454-1456.

[2]孙文莉.综合护理干预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经皮闭合内固定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65-67.

[3]曲玲玲.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34(6):263-264.

[4]胡祖芳.基于分阶段差别化护理需求评估的干预模式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75-77.

[5]毕延敏.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