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改变学生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的有效策略

尚论兵

——农村小额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尚论兵甘肃省景泰县中泉镇红岘台小学730404

摘要: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小学小额班存在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思考转变为主动思考,改变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模式,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

关键词:小额班数学课堂被动思考主动思考

我所处的学校是在甘肃景泰县一个较贫穷的山村,虽说服务半径5公里约2500的人口,但学校里的学生只有十几人,当然在本县城附近的其它乡镇情况也差不了多少,一百人以上的村小屈指可数。那么,像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了,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来都是大家热衷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授课、听课经历,我发现在这种小额班的数学课堂上,许多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方面很是被动,在这里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想与大家交流:

一、兴趣是通往数学城堡的第一把钥匙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之美。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终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1.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

2.“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

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教材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

3.习题的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学生动起来小额班才有活力

课堂教学是否改变,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课改中教学模式改变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什么才算学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应有什么基本特点?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但如何把学生的被动思考转化为主动思考,让课堂转变为学生的课堂,与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应具较高的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法理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多学习,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多观察课堂活动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多思考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多总结,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要和学生换位思考,要想到自己是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那么,如何能让学生主动起来?我的体会是:

1.要让学生“敢动”。

也就是在教学上要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克服教师专制,体现教学民主,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以理服人。即使学生想法非常离奇,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引导、鼓励,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千万不能唯我独尊、高高在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思考。

2.要让学生“想动”。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而设疑、激疑,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巧设问题,之后进行鼓励性的发动、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如:“请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要顾忌所答内容的对错,只要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就行”,“答错了没关系,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对一问题有这样一种认识……就非常不错”多鼓励,只要不违背原则,就肯定其看法。这样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对问题思考,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想“动”。同时,针对学生的能力,对不同学生区别地提出问题,让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想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的学生,克服双边交流,提倡多边合作。使学生能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这样,学生增强了信心,树立了自信,会逐步地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注:本文中“小额班”指农村偏远山区的学生人数在10人左右、且大多为留守儿童的学校所设置的班级,且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相对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