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刘霞

刘霞

(浙江宁波北仑公安海警学院基础部政工教研室,浙江宁波315801)

摘要:本文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29-0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结合、化合。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首先,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欧洲,发展于俄国。中国国情同欧洲、俄国有很大差别,但是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理论指导的迫切要求,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了不同的实践需要,从而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化的不同的进程。

其次,领袖个人气质的制约。

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革命领袖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进而决定了领袖的个人气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影响甚大。具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富于幻想、顽强倔强,长于理论思维的哲学个性,间接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深化和发展。如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就与毛泽东的个性有关。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飞跃发展和深刻变化,也与邓小平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有关;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化发展,无疑同“民意领袖”胡锦涛、温家宝亲和的个人气质分不开。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前现代文化,唯道德主义盛行,崇尚实用理性。青年毛泽东不愿意出国留学,没有到欧洲区寻求马克思主义,而是更加重视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进行斗争,这当然和他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在农村,继承了农民的务实精神,深受崇尚实用理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晚年忽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一味强调“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显然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道德主义倾向不无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社会主义理想和国家的富强不断奋斗的历史,这一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27年,一些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与其他思想的比较中和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党内的先进分子明白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27年到1949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努力探寻中共革命的特殊道路,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夺取了全国政权。这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斗争中长期处于守势,严酷的现实迫使他们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选择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毛泽东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以及认识矛盾特殊性,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

第三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他们运用手中的政权进行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自己心目中设想的社会主义蓝图初步变为现实,并为巩固与深化这一成果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直至发动“文化大革命”。刚建国“一穷二白”的现实导致了想要超越历史客观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的急性病,必然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斗争哲学”等理论,严重的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其基本形态特征是“唯意志论”。

第四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呼唤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突出人的主体性、高扬人道主义。新时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阐述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建设一个民主、和谐、公正、包容的和谐世界;强调了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好性,这是全人类面临的迫切要求,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紧密联系的,全球问题、发展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凸显,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底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