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研究

程吉威张翠李威王锦殷玉萍高岩玉李建芳

关键词:能力培养;学科整合教学;动手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动手实践,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水平矛盾的方式之一。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操作活动,一则可以协调学生手和眼睛,二则可以将手和脑袋相结合起来,将外部活动转变成内部语言形态。因此,下面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和谐环境,创造小学生实践的条件

在教学活动之中,学习的环境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勇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动手实践验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的欲望。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所思所想才能充分发挥出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教师需要善于使用亲切的问候语,通过动作、赞美等拉近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并且愿意与其交朋友,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中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应当多多鼓励学生,不应当随意批评学生,这样才能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产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的想法。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设置多种条件,使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均可以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加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小学教师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小学生各自分为几个小组,实践探索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转换之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联系。小学教师可以扮演合作者的身份参加到小组中的实践中,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发表意见和建议。如此小学生之间自由探索,教师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使小学生无所顾忌地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二、通过情境设定激发小学生实践的兴致

小学生对于很多东西都非常好奇,这也是小学生求知欲望最强的一个阶段。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学习。针对教学目标的需求,应当与生活实际相融,设置出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探求问题与处理问题的兴致,进而提升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小学教师教学圆锥圆柱这一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在课堂开始以前用3到5分钟的时间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体方面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圆锥体是我们刚了解到的一种不太规则的物体,圆锥体有什么特点呢?此时班上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但是无法得出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到过的三角形、梯形面积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均是通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其转变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来计算。

三、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如此。不具备语言能力就不会有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所以,小学教师的数学语言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小学教师语言应当用词精准、条理清晰、前后连贯,有一定的逻辑性,经过小学教师语言示范性作用,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影响。因而,小学教师在进行正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激励且指导小学生一边动手实践,一边采用内部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积极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把内部语言表述变成精确的口头表述能力。小学生经过实践以后,在班级小组中或者全班师生中,激励学生表达实践操作的步骤。最后依照实践操作的步骤表述自身思考的整个过程,依照实践操作的结果,表述出实践结论。如此一来,将动手实践和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相融合。打个比方,将圆柱体转变成长方形的方式时可以设计成这样:首先,拿出圆柱模型,将该模型平均分成两半,再把两半划分为若干小块,把两半模型拼接为长方体。其次,进行讨论与沟通,整理公式,例如拼接成的长方体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长方体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等于?每一位小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与交流,表达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处在主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如此,学生不但可以学会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其了解如何学习。

四、进行探索性实践,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探索性实践就是积极引导小学生经过动手以及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再现知识技能构成的过程,从而发现数学科目的基本规律实践训练。教师不能把结论直接交给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构成科学认知。其不但有益于小学生牢牢掌握好知识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进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将公式直接告知学生,应当让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训练增强对知识的巩固。并且,教师应当要求小学生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进而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流程,接着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使用手里的三角形工具,看看能不能从学到的图形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正确的三角形计算方式。如此一来,小学生经过自行拼图和摆图,进行认真思考和观察,可以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关系,继而将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再者,对于教学中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使小学生经过土豆等自制圆柱加工为等底等高圆锥,进而了解圆柱和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相互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小学生经过将倒满圆锥形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圆锥,进行重复试验,进而发现等底等高圆柱中的沙子始终是圆锥的三倍。假设两者的高与底不一样,那么最终结论不成立,如此一来,小学生就可以从实践教学中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动手实践表明了上课不仅仅是讲解知识,而是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与互动,促使学生学习,上课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是双方共同付出。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就变得更加多了,课堂不只是教师的平台,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样一来,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02):68.

[2]张焕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06):240.

[3]冯宝同.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问题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