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朱瑞丽

山东省菏泽家政职业学院274300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培养数学知识与能力便成为了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师生现阶段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素养、增强的学生相关实践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纽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简单研究了当前教学高等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索策略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作为工科课程的高数对学生适应时代需求有着重要作用。相较于文科而言,高数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此时,教师的纽带作用便可体现出来。在高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的方法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找出高数与其它专业课的联系,使之更加契合学生所学专业。因自身特性,高数总让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总是被动去学无法高效学习。据此看来,创新高数教学方法已是形势所需,相关教师应予以重视。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实际,探索得出一些较为可行的高数教学方式,希望有益于我国高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据此看来,在高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来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课堂。实际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高数的重要性使其拥有学习意识,充分认识到高数对自身的重要性。当然,教师的教学方式绝对不可能单一,无论是组建兴趣小组还是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竞赛,都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全力创新教学方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新技术逐步应用到了教师教学中,教师开始学会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将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上统一解惑,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新教育模式。教师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感受学生思维方式

教师应从现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感受学生的思维方式,走入学生内心,感知学生的学习误区和知识性错误。教学方式千变万化,形式多样,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都会产生认知偏差。此时,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维,感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以调整其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关键,对此进行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可以贯彻实施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学习要求。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换位思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受学生的思维方式,必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微课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也逐步兴起,这是对传统高数教学课堂缺陷的弥补。微课指的是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其主体性和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高。微课教学需要注重下列问题:

1.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微课的关系。在实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处理好微课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的关系,比如说,某一高数公式的推导,学生看视频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使用粉笔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2.注重群体作用的发挥。个人思维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微课教学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高数教学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做的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高数逻辑性强,学生学习难,教师应充当学习的纽带,帮助学生学好高数;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寻求合适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实施教学时,要创设合适情境,保证课堂气氛融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赵临龙杜贵春王昭海师专物理、化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分析[J].周口师专学报,2001,(02),35-37。

[2]谢克藻李临霞要注意高等数学统考对数学的指导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2,(02),87-88。

[3]顾沛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03),90-91。

[4]戴珍香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认识和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05,(01),49-50。

[5]徐望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