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杨书广

天津市宝坻区钰华医院天津市301800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如何正确地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为中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已成为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中药可调节人体气血,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对患者伤害较小,且长期服用不产生药物依赖性[1]。但目前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进一加大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力度。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内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轻微头昏、嗜睡、口干、乏力、食欲减退、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可造成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引起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和溶血反应等。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在神经系统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在消化系统为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在造血系统为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泌尿系统为肾功能衰竭、尿路上皮癌等,其他系统亦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5]。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原因

1.人为因素。一是中药炮制不当。中药通过炮制能改变其毒性成分结构,如川乌、草乌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等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双酯类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经过两次水解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二萜双酯类生物碱1/2000~1/4000,毒性大大降低,如炮制不当,不能水解,那么毒性不能降低,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中药还可以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成分含量,从而缓和药性,如斑蝥通过米炒,毒性成分斑蝥素含量下降;巴豆通过制霜法,其含油大大降低。但是在炮制过程中,许多中药还没有质量控制标准,目前2015版《中国药典》不是每一个毒性中药炮制后其毒性成分都有限量检查标准,如马兜铃没有马兜铃酸限量检查标准,闹羊花、狼毒具大毒但没有其毒性成分限量检查标准,那么加大中药炮制检测难度,这给毒性中药安全使用造成隐患。二是中药配伍不当。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所列的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另外还有一些中西药配伍不当也会引起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含钙离子的中药与洋地黄药物合用,可增强洋地黄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三是辨证不当。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基本原则。中医通过辨证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常用麻黄、荆芥、防风等中药;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治疗,常用薄荷、桑叶、大力子、蝉衣等中药治疗,如果用反了易造成病情加重。四是中药剂量把握不当。众多中药在不同的剂量其功效不同,例如人参对中枢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为兴奋作用,而大剂量则是抑制作用,剂量不同作用相反;壮骨关节丸大剂量长疗程服用,可引起肝损伤[6-7]。因此,中药也有其适宜的用量,如果用量不当,就引起作用相反甚至毒副作用。

2.自身因素。一是药物自身因素。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或“无毒”等字样。中药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最早在《内经》就出现,广义毒性与药物治疗作用密切相关,现在人们所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多指中药狭义毒性。现在许多中药毒性以化学成分为依据,如川乌和草乌含有乌头碱,都是有毒成分。二是人体自身个体差异。种族差别:不同种族对药物的利用度不同,药效各异。性别:女性病例略多于男性,药物不良反应女性较为敏感,因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激素影响使其对药物敏感性增加、耐药性下降[8-10]。年龄:老年人、少年、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儿童身体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老年人自身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其机体耐受力也降低,易造成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另外疾病、遗传可能影响药物对人体反应。

三、应对措施

1.加强部门之间监督管理。对中药质量加强管理这是防止中药不良反应产生重要条件。为此,对中药材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管,必须全面推行GAP、GSP、GMP;建立完善警戒系统和补偿救济法律法规。各个部门还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对中药的进货渠道,从源头杜绝假劣药流入,保证中药质量安全。

2.建立和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漏报、不报、误报现象很多,应该建立履行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并且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网展开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积极引入国际先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适合我国中药ADR监测体系的信号检测方法或者检测策略,提高现有中药ADR报告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利用度,实现对中药ADR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11-12],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建立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中药制剂原料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其成分非常复杂、含量不同,再加上生产工艺落后和质量控制标准不强,以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不完善,常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毒性药材没有限量检查标准,那么毒性成分含量很难掌控[13-15]。建立统一中药制剂工艺与药品质量标准,那么便于中药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的检测,利于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中药的使用仍存有不合理,甚至危及患者健康安全。严格把控用药剂量与方法,中医药合理搭配,规范化炮制中药,提升患者用药配合度,缩减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中药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邢淑华,朱志鸳.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中医,2015,11(2):172-174.

[2]孙慧霞.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5,6(7):27-28.DOI:10.3969/j.issn.1006-0979.2015.07.029.

[3]朱美花.探讨中药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6(230):4813-4814.

[4]蒋维尔,徐军烈.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中医,2015,4(10):137-139.

[5]吴艳,马明华,年华.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以及临床对策综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6(3):360-363.

[6]崔英子,杨薇,杨海淼,等.药物利用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0(2):407-409.

[7]王秀萍,黄露,杨瑞玲,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0(9):145-147.

[8]张文金,陈兰媚,欧阳海梅.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与应对措施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9(21):5-7.

[9]刘爽,乔艳,刘高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南药学,2016,11(11):1177-1182.

[10]王海廷.云南白药粉外用导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7(3):664.

[11]笪红远.中药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6):88.

[12]张春霞.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思考(下)[N].中国中医药报,2014-10-27.

[13]LvQingli,FangJUANJUAN.Nearly20yearsofcasereportsonadverserea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earch[J].ADRjournal,2014,1:18.

[14]ZhangGang,YangXiaohui,CaoLiya,etal.Thinkingon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ofADRmonitoringinChinesemedicine[J].Chinese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2014,25(7):584.

[15]杜利芳,李引红.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J].医药导报,2015,2(1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