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态问题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3

老子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态问题的启示

司琪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摘要:当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全球性环境污染与气候反常等问题。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利益至上的文化观念导致的。在对当代生态问题的哲学反思中,道家老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意蕴正被世人所重视。老子将“道”作为中心,依次为基础构建起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系。

关键词:道法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主客二元对立

1、生态问题的由来

1、1人类早期对自然的观点

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生态问题的产生,这是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在人类早期,人类对于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因此掌控自然的能力非常低。这一阶段,人们劳动并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实践刚刚开展。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人类对它还是充满了各种敬畏甚至是恐惧的。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均体现自然崇拜的观念,这进一步的体现为将自然中的某些具体事物神化。人们将各路仙神作为自然界的主宰无疑加重了对自然界的神秘认识。继而影响了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个阶段人们由于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以至于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对自然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所以,这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的。

但是这种自然崇拜观念并不能阻挡人们对自然短期开发以维持生存的需要。因为“人们绝不是首先‘处在对外界物的理论关系中’…而是积极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劳动中人类不仅发展自己也不断掌握科学知识。通过总结的经验,人们更感受到自然界越来越听从人类的力量,人也就由崇拜自然转而为理解自然,利用自然。

1、2中世纪后对自然的观点

近代自然科学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生产力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一次空前胜利。16世纪后,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追求理性,摒弃神启,追求自然科学的风潮在欧洲大陆盛行。在这种风潮的浸染下,许多科学家解开了自然界的奥秘,自然科学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后,随着自然科学深入化、精确化的发展,自然界在人类面前的神秘感荡然无存。从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中,人类真正认识了理性的力量,认识了自我的力量。新生产关系的确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发展到达空前的水平。当康德宣称“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的时候,表明人类已经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站在了自然界面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成为西方生产实践活动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立场。这种观点下的人与自然是单纯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已不是我们原先所崇拜的的神明,现在它成为了我们超越自我的工具。

1、3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也由于对自然界越来越多的清晰认识,原有的神秘性和不可理解性逐渐消失,自然界中逐步沦为一种纯粹工具性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恶化。恩格斯说道:“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是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在早期人类的生存活动中,对自然的索取以维持生存几乎是本能。因此当人类的生存能力或生产能力到达一定水平,人与自然的矛盾终究会显现。

2、当代生态问题的现状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森林土地资源锐减,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水资源污染与大气污染日益加深,生态环境状况已临近生态阈值。

作为全球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我国地理条件、自然风貌与社会状况比较特殊,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56万平km2,这在全国总面积中达到了37%,在这之中,因水力而被侵蚀的面积为165万km2,因风力而被侵蚀的面积为191万km2。因水力与风力共同作用而被侵蚀的面积为26万km2。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导致土壤流失严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0亿吨的土壤流失掉,仅长江流域就有24亿吨的土壤流失掉。

和水土流失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干旱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都在面临着沙漠化的问题,而这些区域内生活着全球最贫困的8.5亿人口。更为突出的是,全球每年遭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达到35亿公顷,每年变成沙漠的土地达到600万公顷,每年变成半沙漠化的土地面积达到2100万公顷,这些土地将不再合适农作物的生长。77年-1984年间,全球遭受沙漠化危害的人口由5700人变为1.35亿人。因沙漠化,全球每年要承担260亿美元的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水资源的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刘鸿亮教授在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23.3%的河段水质被严重污染,无法用于灌溉,有45%的河段呈现出鱼虾绝迹的现象,有85%的河段达不到水源标准。相关部门对此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也使得水资源被严重恶化。同时,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在很多城市中,其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濒临极限了,甚至一度出现超开发的状态。人们在利用大量水资源的过程中,生成了大规模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这些严重污染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体。

此外还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影响各类动植物的生长,破坏了经济资源,甚至严重时会改变大气的性质。被污染过大气被吸入入体后,会引发人体出现呼吸、心血管、神经等方面的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现代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全球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匮乏是当前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切正如恩格斯在100年以前说到的那样:人类不应该过分陶醉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控制,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在第一阶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随后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情况下,第一阶段的效果会逐步消失。

3、生态问题的文化反思

从人类近代对自然态度的转变由敬畏崇拜改为肆意掠夺,我们可以发现来源于西方主客体二元对立思想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这一变化起到的关键作用。“人类中心主义”在西方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它与哲学上的主体性原则几乎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在柏拉图看来,当人们用理念来识见事物,进行思考的时候。就将有可能把他的知识当做控制自然的工具。因此,在近代中,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得以确立的基础为主体性思维方式。而主体性思维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长远的过程。

在传统的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其源于古希腊哲学,最终在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身上大放异彩。普罗泰格拉写到:衡量万物的尺度其实为人,人才是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尺度,其也是不存在者所不存在的尺度。因此,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我们可以感知世界并表达出来,只是不能共享这种感受,因此,关于万物本源的本体论实质是一个假命题。当神的本体论地位被搁置后,人的主体地位便被凸显出来。

文艺复兴的出现使得宗教禁锢开始消亡,人们的自我意识提升,这为近代确立主体性原则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怀疑主义开始流行。在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中,只有“我思”才是可信的,之所以对旧的知识产生怀疑是因为没有进行过“我思”。这一看法阐明了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因素,然而不难发现其主体意识还不够强烈。基于此,康德进一步提升了人类中心主义,使得其从朴素的价值观念上升到完整的理论形态。他主张“人是目的”、“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他的理论摆脱了经验对象所带来的影响,认为理性为自然立法。

在哲学领域中,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产生深受主体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人和自然成为对立的两方面,人居于主宰地位,这是近代文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所有的价值原点都是人的利益,人类这种维护自我中心地位的行为成为一种本能。人和自然关系持续恶化,也是深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得以确定,自然成为了人们征服的对象,而自然界却制定了人类自我存在的可能性,导致人们陷入到极端的物质主义中。科学技术对人们的广泛奴役告诉我们,在对自然物质的过度追求中,人类逐渐失去自己的本质。因此,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中,我们不仅破坏了自然,同时也造成了我们自身的精神危机。

4、老子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4、1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

在老子思想中,天人合一思想是非常关键的内容。道家关注天道的运行,认为天道是根本,由天道推衍出人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道才是其根本。在老子的观点下,所有事物的本源都是道,道是一种混沌状态。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涵盖以下方面:道,天道,人道。他认为“道”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也是事物发展所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道法自然”是老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其所指的自然是不受任何外力所胁迫的,强调不应该干扰自然,而应该依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通观《老子》有五处明确言及“自然”:“成功遂事,百姓谓:我自然”。《老子十七章》内指出很多人都认为其生活状态是靠自己而实现的。“希言自然”《老子二十三章》提出,应当少发号施令,让万物遵循自己的状态运行,其实就是应当顺其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内提到其将自身作为法则;“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是说并没有谁来命令,它(道)从来就是这样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说的是在推动万物发展的过程中,应按照其自然的规律而进行,而不是加以干涉。素和朴是老子这一意志的最突出特点。从这些我们能够指导,自然涵盖了万物的最基本特点,一种是本然,而另一种就是自然而成。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老子的观念下,自然之道就是天道,而修身之道就是人道。对于人而言,其应该遵守天道。在天道的指引下而进行人道,人道是以天道为基础的,应顺应天道。应该是人道迎合天道,而不应该是天道迎合人道。世事多变,人道与天道应该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在人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这些思想,在这些思想下,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人和万物在大自然中都处于平等的地位,都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是不可能脱离自然还存在的,所以,人必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和平相处。

在老子的思想下“知足寡欲”是人所应该有的状态,这是由于人的满足感是由知足而带来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这指的是人应该抛却奢侈、杜绝过度与极端,实现自然常态,朴素的存在着。在老子看来,人们过分地追求物质和自然之道是相违背的,而且人类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快乐。人类的那些放任于声色犬马和口腹方面的行为,最终为令人的意志薄弱,神魂颠倒,导致人体的身体与心理都严重受到损害。所以,人类应该抛却那些浮华,杜绝奢侈与浪费,选择朴素而醇厚的生活。老子的这些思想而当前生态主义者所倡导的消费主张不谋而合。生态主义者提出人们之所以进行物质消费,最终还是为了满足自己,使得自己更加幸福,所以,在基本需求之外,在格外追求物质消费,只会给其自身带来危害,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在人和自然关系方面,老子的思想充满了智慧。其主张的自然和谐与天人合一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大意义。在老子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和谐而统一的,通过有机的组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促使整个世界运转。

4、2老子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指导

在处理人和环境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遵循“知足知止”的行为原则。也就是说人类应根据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而适当的的开发自然,在索取的过程中,人类应该节制。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利益。人类如果抛却了自然,那么自然最终必然抛却人类,这种两败俱伤的下场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在今天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老子思想给予了多方面的启迪。在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人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开发模式。过度开发,高度污染的经济模式是极其不合理的。在当前经济社会下,环境被大肆破坏,资源日益枯竭,之所以出现这些严重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们过度贪婪。人们在开发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保护自然,很多人仅仅着眼于当下,肆意砍伐森林、开采地下水、占用土地。如果人们能够充分领悟老子“知足知止”、“知止不殆”等思想,那么人们就不会如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额过程中,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受利益的驱使,很多人都过度开发资源,任意投放污染物,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最终也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很多人缺乏正确的认识,将自己当做大自然的主人。事实上,大自然是不会有什么主人的,人们不可能主宰大自然。倘若说人与自然相比,人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人应该发挥主体性的力量,依照自然的规律来开发与利用自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也使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人和自然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5.

[2]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5.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159

[4]党福江.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02):48

[5]启明.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与控制[J].《世界环境》1988年04期

[6]唐景富.红色警示: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4期

[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8]曹音.《道德经释疑》[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07.

作者简介:司琪(1994年11月—),女,汉族,陕西省汉中市人,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