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凸显戏剧文学的语言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如何凸显戏剧文学的语言魅力

范巩存

范巩存甘肃省正宁县永和初中745300

摘要:戏剧文学是一种综合多门艺术的文学体裁,对初中学生来说很陌生但又很好奇。戏剧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充分认可,戏剧教学被日益边缘化。因此,分析初中戏剧教学的问题所在,找到改进戏剧教学的突破口,关键是在戏剧教学中把握戏剧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戏剧文学语言戏剧语言

戏剧文学通称剧本,是戏剧演出用的脚本、戏剧艺术家塑造舞台形象的依据,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其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蕴含丰富的潜台词,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听、说(演说)、读(唱)、写(仿写)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但是由于多年来初中的各类考试很少涉及戏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认为戏剧的课不好上,师生视戏剧如同鸡肋,导致戏剧教学出现问题,所以戏剧教学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因此,分析初中戏剧教学的问题所在,找到改进戏剧教学的突破口,从根本上调整戏剧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笔者认为:语言,是阅读任何一种文章都必须注重的教学内容。但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语言教学?这是不少一线教师未能认真对待甚至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难题。

当前,初中戏剧阅读教学的课堂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一是热热闹闹搞排练,一是冷冷清清撇一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搞戏剧表演主要有两大方式:

第一种方式: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表演。这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戏剧教学不走过场、保证学生的参与面?在课堂上缺乏戏剧味的反复表演、评比确有必要性吗?特别是在初三下学期的教学时段,经常这样做真的行得通吗?语文课重形式、图热闹的现象在戏剧教学中尤为突出,这就使戏剧课成为表演课。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戏剧表演是一种情境教学。由于教师缺乏戏剧表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指导能力,充其量使绝大多数的课堂戏剧教学流于游戏,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这类戏剧表演基本上是朗诵台词或分角色朗读文本,再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

第二种方式:教师放手由学生自导自演。老师放手由学生自导自演,自己成为戏剧教学中的旁观者,最多也只是敲边鼓,由此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独尊,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诚然,教师在许多教学环节中不应越俎代庖,但学生毕竟是不够成熟的学习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走进剧本,深入领会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中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丰富的潜台词。即便是进行戏剧表演,教师也应成为首席角色,引导学生搜集材料,把握方向,掌握节奏,适时点拨,准确评价。戏剧教学中与热闹搞排演迥然不同的是另一个极端,就是把戏剧教学冷冷清清撇一边,干脆不教,让学生自己去看。据笔者了解,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对戏剧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越来越少,以致难以实施正常的戏剧文学的教学。这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样式——戏剧文学了解极少,缺失了学习文学的整体效应,让学生对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中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丰富的潜台词理解不足,更谈不上赏析和仿写了。

戏剧教学其实需要适当的表演,只是表演的形式、课时安排、进行步骤等均要精心设计,确保达到应有的效果。

案例:戏剧单元教学实录片断。

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戏剧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弘扬民族文化,今天,我们特地请来县戏剧团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以下是歌剧介绍和欣赏,再由歌剧与京剧的比较,引入京剧介绍与欣赏等。具体内容略。)

教师:特点介绍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参加演出的有我们的同学,尽管学习很紧张,但他们在文化宫老师的指导下,仅用两三周的课余时间就拿下了这出戏,确实不简单。欢迎他们和老师一起表演《打渔杀家》选场。

(欣赏后,老师适当讲评,然后学生谈感受。)

朱丽萍老师在整个戏剧单元教学中,主要通过一次集中的表演活动让学生获得了有关戏剧知识的实感,既引发了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又给学生以正确的第一感。像这样的表演,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是值得提倡的。

戏剧教学要着重体会戏剧语言的高度个性化、动作性这一特点,感受戏剧精练而诗意化的台词,应让学生去解读丰富的潜台词,从而进入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多彩的戏剧世界。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多了解戏剧,届时会很快发现,学生其实很喜欢戏剧。

老舍说过,高深的思想与精辟的语言应当是互为表里的,是相得益彰的。在文学作品里,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之与肉,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而剧本通体是对话,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

黑格尔也说过,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和思想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最深刻的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所以,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戏剧语言情境,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当为戏剧教学之切要。

在教学设计上戏剧表演可适可而止,应注意将表演与揣摩戏剧语言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放型填空练习,以语言训练的形式,抓住戏剧的主要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此外,我们还可以撷取一些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对话片段,指导学生将其改变为剧本,如《变色龙》、《石壕吏》等。这样既能巩固深化戏剧的教学效果,又能进一步感知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